微信分享图

东方的诗

  第一次看到徐国雄先生的作品,不是在大陆,而是在那远隔千山万水的大洋彼岸——西雅图,油画家布朗先生的家里。

  去年七月的一天,我到布朗先生家中作客,客厅中一张中国山水画赫然在目。“一首东方的诗”,布朗先生指着画说。

  这是一幅题为《晨曲》的充满中国南方气息的画。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村后是一片碧波荡漾的竹的海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村庄,穿过竹林,一直通向云雾深处。山谷里梯田鳞次栉比,辛勤的人们大清早已在劳作了。站在画前,你能感觉到那山花烂漫而弥漫的香味,山村田野间散发的那种熟悉的泥土味。而那欢快的小鸟,正自由自在地飞翔着,歌唱着。这一份宁静和悠闲,令生活在紧张是这首“东方的诗”所抒发的故国家园的东方情怀和浓浓得分泥土味了。

  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时间过了两个多月,我回到祖国随几个朋友到莆田湄洲参拜妈祖。机缘巧合,认识了我久仰的画家——徐国雄先生。而喧嚣的大都市的我们神往不已。而最令我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感动的,则

  徐国雄先生是一个为人实在,谦虚而积极的青年画家。他努力学习北京画院张仁芝先生和前辈大师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精神,因为他的勤奋,他的画技精进,画品日高。

  石鲁先生说:“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清代鄒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写道:“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草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自然,则韵致风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徐国雄先生正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他以豁达的心态领悟传统绘画的精义,又以敏捷的思维,汲取外来的营养。他经常外出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用独特敏锐的观察力,描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长期研究传统,苦练书法。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但给他以无穷无尽的文化知识,绘画要领,也赋予了他刚健有力的书画功力。他以书法入画,力求线与面,干与湿,动与静,顺与逆,急与缓,轻与重,拙与巧,方与圆,开与合,提与顿的强烈对比,攫取笔墨构成的最佳效果。画中题跋也无不取诸怀抱。书亦画,画亦书,书画交融,相得益彰。显然,他的画所达到的境界是书卷的积累,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是高文化层次的产物,所以耐人寻味。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徐国雄先生画中所要揭示的,正是这一主题。他不韬前人覆轍,一味画那些名山大川,也不追慕那超尘出世的幻象,而是把赖以生存的乡土故里视作生命之根。小桥流水,山泉飞瀑,竹林灵石,幽谷碧潭••••••家乡的一草一木,他反复观察,研究。然后用他独有的艺术语言,编织出一幅幅富有乡土气息,时代意识的画。这样,他的画已不仅仅是客观对象的代言人了,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奔腾的气势,一种崇高的理想,一种顽强的精神了。他的画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他把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爱恋这一真挚的感情投入到创作中去,使他的画获得了一种感人的神韵和内涵。

  是的,徐国雄先生的一幅幅画,就是一首首“东方的诗”。欣赏他的作品,就像品龙井茶,芳香,甘甜,醒神而又回味无穷。

                                            2009年元月于西雅图麦林山庄

作者:含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