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清代康熙青花之美
举世闻名、美轮美奂的青花瓷萌芽于盛唐,厚积于宋,薄发于元,登峰造极于明清。万朵青花丛中,元青花艳丽洒脱,自由烂漫;永宣青花优美生动,灵气逼人;成弘青花清雅淡然,温婉秀丽;而康熙青花瓷以其精细光泽之胎釉、明净青翠之色泽、娴熟超然的绘画技法,充分彰显出康熙时期文化繁荣多元、社会朝气蓬勃的盛世景象。因此,康熙青花在青花丛中艳压群芳,傲然绽放,被誉为“青花五彩”。
色泽
康熙年间,经济兴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我国制瓷业也进入巅峰时期,青花瓷工艺也取得了空前发展。康熙时期的瓷器,胎釉白净细腻,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糯米胎”。康熙青花上的青花图案为云南产的 “珠明料”所绘。珠明料堪称青花色料中的精华,色泽青翠艳丽,富余光泽,将由浅至深、各个色阶的青色都表现得欢畅淋漓,引人入胜。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器型
康熙青花的器型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既有端庄肃穆的陈设瓷,也有逸趣横生的生活用瓷;有挺拔俊美的棒槌瓶、华美壮丽的大方瓶等大件器,充分彰显出康熙盛世的大气磅礴、豪迈洒脱;也有婉约秀丽的壁瓶、典雅脱俗的赏瓶、情趣万千的笔筒等中小件器,创意新颖,精彩之极。
康熙青花瓷上的绘画
绘画
康熙青花之所以能在众家青花之中独领风骚,在于其意趣盎然、卓然超群的绘画技艺。康熙青瓷的绘画风格精彩纷呈,有写意渲染的浓郁水墨,有严谨写实的人物花鸟;有的笔意旷达、意境深远,有的笔触细致,活灵活现。康熙青花在绘画上超越了以往历代的工艺水平,融合中国纸绢水墨画的逐层递染以及西洋画的立体透视,使得青花图案深浅递进,立体丰盈,无论是远山近水、花鸟人物还是人景并存的历史故事,都跃然于陶瓷之上,让人如临其境。康熙青花绘画题材丰富,风格万千,突破了历代青花绘画遵循的固定模式,充满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其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都为历代青花之最。
款识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主要是以楷书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个字,六字以青花双圈着色,间距较大,苍劲有力,庄重肃穆。
康雍乾之后,清代的制瓷业开始衰落,青花纹饰转向俗媚的吉祥图案,胎体釉面也日渐粗糙。后世的光绪青花曾极力模仿康熙风格,被誉为“小康”,虽有仿制精品足以乱真,但终究无法还原康熙盛世时的绝美青花。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