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太仓麦秸画巧编世博中国馆 民间工艺走向世界

 


太仓麦秸画巧编世博中国馆 计海新 摄

    “让麦秸画艺术发扬光大,让麦秸画艺术走向世界”。随着迎世博进入倒计时,被誉为“中国麦秸画创作第一人”史仁杰正忙得不亦乐乎,原来他的麦秸画将走进世博,向世人展示麦秸画的魅力。

    由史仁杰历时半个多月精心制作而成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麦秸画,近日已通过太仓市政府赠送给了上海世博局。这幅作品共花去麦秸秆2万多段,经过除膜、切片、劈丝等特殊加工处理,将东方之冠——中国馆的恢宏气势展露无遗。

    除了中国馆——东方之冠外,史仁杰还将制作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世界其它国家展馆的麦秸画30幅左右,届时将作为展品同时也是作为礼品送给世界各国的友人。

    今天,记者来到史仁杰家里时,他正赶着完成手中的这批以“世博”为主题的麦秸画。史老师说,麦秸画制作工艺复杂、耗时,完成简单的一幅画需要10天左右,复杂则需两个月,在世博会期间争取完成二三十幅国家馆的麦秸画,确实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他要天天抓紧赶制,虽苦虽累,但他觉得很值得、很荣耀。

    史仁杰认为,世博会是一次全球的盛会,把太仓麦秸画这一民间工艺乘世博会推向世界,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麦秸画以一般废弃的麦秸为主要原料进行艺术创作,变废为宝,十分环保,正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主题。

    麦秸画是美术园地里的一种新品种。史仁杰始创麦秸画,源于1958年下乡支农,三夏劳动。当时,他还只是一名酷爱工艺美术的中学生。麦收时,无意中他剥开麦叶,惊奇地发现一直被人当作柴草的麦秸,竟然有金玉般的光彩。于是,触动灵感,突发奇想,开始了麦秸画的研究、创作。

    1985年,史仁杰把麦秸画工艺带到了太仓,在“四王”画风的影响下,他先后创作了百余幅花卉虫鸟、苏州园林、郑和航海等极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近年来,太仓麦秸画已走向日本、韩国以及欧美、东南亚国家、港台市场,成为馈赠礼品与旅游纪念品。

作者:方人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