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代省油灯

  元(1271-1368年)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90多年,由于当时蒙古族落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逆转,但是手工业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元代景德镇窑制胎原料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青花、釉里红瓷烧成;高温枢府瓷(卵白釉)、红釉、兰釉烧制成功,标志着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由于这种卵白釉中发现有“枢府”字样,因此人们称为枢府瓷,一般又指元朝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枢府瓷为白胎,胎体厚重,瓷釉呈乳浊失透状,色白微青,近似鹅蛋壳色泽。枢府瓷器型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器,其碗为小底足,足径均为口径的三分之一。折腰器也是突出的造型。枢府瓷盘、碗、杯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枢府瓷分为精粗两大类: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但印花多数显的浑圆不太清晰;较粗的制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的盘、碗、高足杯,一般均素而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枢府瓷的铭文有“枢府”、“福禄”、“福寿”、“昌江”和“福”、“寿”、“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但是更多的枢府瓷器物则是没有字铭的,从国外留存的大批元代外销的卵白釉看,枢府瓷并非元代宫廷官府专用,其中不乏民用商品瓷和外销瓷,据近年考古说明,元代景德镇并没有一个专烧“枢府”的官窑窑场,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枢府瓷在元大德年间(公元14世纪初)已开始外销,元代输出的瓷器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瓷窑烧制的,福建地区烧制的占有很大比重。  这是别人收藏的一件元代枢府白瓷灯(见图),该白瓷灯的生产窑口待考,也请教于同行专家。

作者:魏孟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