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今天写生,零度风口下的疯狂。

    今天写生,零度风口下的疯狂, 10点半开始,爬上悬崖,但悬崖上荆棘密布,无法立足安坐,只好回头在山坡草垛中勉强坐下,风很大,我手忙脚乱的提防画册给风折损,水杯只好放在棉袄里保温----我也需要一些温度。山坡下高速公路汽车飞驰,相信自己肯定成了路上的一道景观;20分钟后我在画面完成山脉结构的衔接,回到车上时,手冻僵了。
    路边的汽车高速的飞着,把车里音乐的声音开大,人慢慢的暖过来了;一口浓茶让自己定神下来。而手的野性在风的呼啸里慢慢的苏醒。我开始在画面任笔毫放任,我喜欢笔毫本身的放任和自由度。其实笔法也是很简单的事,只要你研究潘天寿的指画里就可以发现奥秘,在我臆想中,那支笔就是我的手指和手掌,充满神经。一个对笔非常熟悉的人,可以很快用手指画画。
   让心灵在笔触下延续和吟唱。
  在我的涂抹中,彼岸的松林和小屋渐渐影现。这是每天驱车来往于这景前的人们的感觉,也是我的感觉,我捕捉,读它,记录这难以言语的山林故事。
     笔法皴法,对我来说,皴法是一种语言,语言,它必须表达皴法以外的东西;应该是自我灵魂的延伸----而后再说笔法皴法类似某某古人。如果一个画家的画,只是延续某古人的笔法和皴法,一句刻薄的话,这类画家只是某古人的残渣,雅致一点的说法是“某古人门前的一条狗”
    齐白石说自己愿意做徐渭八大门前的一条狗,可他转身毫无置疑的说学我者亡!逆我者昌;这是最普通的常识:传承和延续。
    很滑稽的事,中国历代画家朝拜造化与天地合一而感悟的皴法笔法,成为神物受朝拜也罢了,而模拟他们的笔法和皴法乱真的粉丝们也可同样成大师,领受凡人们的朝拜。而以油彩语言朝拜造化的近代印象派画家们,他们的皴法笔法没有领受到同样的香火。
    我找不到因为深得梵高皴法三昧,而被认可为大师的西方画家;梵高的皴法是梵高在天地祭台献上灵魂的产物。你可以模拟梵高成梵高第二,但前提是意淫,阉割好自己,幻成梵高。
    粉丝,中国画界百年不缺;票友,对古代仰望而失去自己。
    笔法也好,皴法也好,南宗也好,北派也好,那点点滴滴,本质是心灵吟唱在笔尖上的延续。
    在这自然的环抱中,完成自我的感悟,而渐渐涅磐成画卷。
    在这疯狂的风口下,让我思绪也疯狂的流放。

    


作者:一靈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