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清雍正 黄釉暗刻龙纹碗
高:6.5cm 直径:14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雍正 柠檬黄釉海棠口形杯
高:5cm 宽:5cm
说明:
此柠檬黄海棠杯造型精巧,内底白釉,清透滋润;外施黄釉,细腻均匀,釉色清朗明快,温润雅致,十分可人。底足施白釉,写有“雍正年制”四字青花篆书款。雍正御窑中,单色釉以匀净、不事雕琢之美闻名,柠檬黄釉即始创于雍正年间,而早在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就已使用从西洋引进的锑黄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由于这种黄釉的颜色比传统浇黄釉更为浅淡幽雅,故又称为“淡黄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
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海棠式器物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瓷器常于宋代汝,官,钧,哥等御用窑口中常见,以盆,瓶,杯为主,样式精美。苏轼有诗以海棠为名,曰“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黄庭坚,陆游等亦有以海棠为名赋诗,可见宋人对海棠之喜爱。
清乾隆 黄釉螭龙纹簋
高:24cm 宽:27.8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刻款
说明:
本品整体呈椭圆形,束腰,下承宽大圈足。器、盖子母口相接,壁生双耳,状若螭龙,盖面上有四扉棱,造型复杂,但制作工艺考究,因此毫不变形。簋通体施黄釉,以模印剔刻手法进行装饰,口沿相接处施回纹,腹部重环交错仿若云雾团团,束腰处为黻纹,高圈足一点一曲是为星云,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如此造型便与《钦定大清会典》对于簋的记载完全符合,即“制圆而椭,皆口为回纹,腹为云纹,束为黻纹,足为星云纹,两耳附以夔龙,盖面为云纹,口为回纹,上有四棱出。陶用瓷,以色别之。”
簋,上古时代盛食物的器具,亦为礼器。《周礼·地官·舍人》载:“凡祭祀,共簠簋。”礼器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宴享和祭祀时,簋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商周时期祭祀礼器为青铜所作。至唐宋时期,礼器开始出现金、银、铜、玉等多种材质。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政府颁布了“凡祭器皆用瓷”的规定。清朝沿袭明朝旧制,有“庙坛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的规定。因此明清两朝皇家祭典的主要祭器基本被御窑瓷器所垄断。簋作为祭器,可用于祭祀天坛、祈谷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太庙及文庙,而《大清会典》载“祭器用陶必辨其色”,规定不同的祭祀场合要选用不同颜色的祭器。《朱明会典》载“圜丘、常雩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本品之黄釉簋,便可确定是用来祭祀地坛之祭器。
本品胎釉质量均佳,制作规整,纹饰清晰,可以看出御窑厂对于祭器的重视。更为难得的是,本品不仅器盖保存完好,而且在子母口相接处及器、盖露胎处,均有两个相同的数字记号,由此可以断定本品簋身与器盖为一套。该记号应为制作时以免错配之用,凸显制作者的精细用心。
清 珐琅彩黄地折枝牡丹卧足杯
宽:6.3cm
说明:
器型高雅,微启弧壁,胎质细腻。着黄料为地,嫣若鹅顶,通景饰牡丹争艳,群芳幽香。妙笔之下花展叶婀娜,或含苞,或盛放,意趣盎然。杯内均留白,外底中央落「康熙御制」双方框蓝料四字款。
珐琅彩惊艳古今,为顶级藏家趋之若鹜之品。自康熙始,因其秉性好学,积极务实,又力兴御作,下具技绝之臣,启珐琅彩瓷之先河。因康熙早期从铜胎画珐琅向瓷胎画珐琅技术的转变中,其工艺暂时不能解决瓷胎釉面上附着珐琅料的问题,因此大多以涩胎为底。但亦有例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甜白釉瓷盘(fig.1),曾在康熙时期敷染复窑珐琅彩,另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两对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粉彩地牡丹花卉瓶(fig.2),其珐琅料设色亦在白瓷胎(非涩胎)上。可见康熙时期造办处的工匠为使釉彩不流动,调整描绘方式,尝试各式颜料配方,以及对烧成温度及气氛的控制,找出了较为稳定的在非涩胎上施珐琅彩及烧制方法。本品亦在非涩胎上绘制珐琅彩料而成,与上述两例可能为同时期之试验作品。
纵观全私诸藏,类似之品可见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大卫德基金会旧藏的两件珐琅彩杯,其中一件为「康熙御制」款,从大小、款识和纹饰与本品几近雷同(fig.3 可见两岸故宫出版的《典雅富丽──故宫藏瓷》,本书和大英博物馆在《For the Imperial Court》一书中将其定为清代康熙);另一件则为「雍正御制」款(fig.4 可见大卫德基金会出版的《For The Imperial Court:Qing Porcelain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瑞典东方博物馆亦藏一对落「康熙御制」款的珐琅彩杯,编号为OM-1977-0137-A&B(fig.5 可见stasiatiska museet官方网站),瑞典东方博物馆亦将其年代定为康熙,与本品亦几近相同,可资比较。
来源:
伦敦佳士得,1986年5月12-13日,拍品编号614。
新加坡私人旧藏。
参阅:
1. 《For The Imperial Court:Qing Porcelain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Sun Tree Publishing,1995年,图版47。
2. 《典雅富丽──故宫藏瓷》,廖宝秀,两岸故宫博物院,第74页,图十三&十四。
清 黄釉雕松鹤纹墨床
长:8cm 宽:4.5cm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刻款
民国 黄地珐琅碗(一对)
直径:16cm
款识:“康熙御制”四字矾红印章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