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斗彩”始于明宣德,盛于成化时期。明清文献中也曾称之为“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此外,历史上“斗彩”、“豆彩”、“逗彩”这三种表述指的都是一个意思,既青花和其它色彩相映成趣、争芳斗艳之意。
斗彩属于釉上彩,手摸彩绘纹饰有凸起感。斗彩瓷通常是先在素胎上用青花料勾绘出图案,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后,再在烧制出的青花图案内填上其它色料,二次入窑以800℃左右低温烧制,凡是采用这种工艺的都叫斗彩瓷器。
斗彩的名气很大,主要是因为明成化斗彩而闻名遐迩。斗彩在彩瓷品种中,以色彩柔和、文雅著称,且因其工艺复杂,生产量小,总体存世数量仅比珐琅彩瓷多些,加之晚清以后,经文人们对斗彩的渲染,斗彩的魅力逐渐变得独竖一帜,除了成化斗彩名称显赫之外,康、雍、乾三朝的斗彩亦成为彩瓷艺术品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
雍正斗彩和明成化斗彩相比,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无论是色彩还是花纹图案都比以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并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种颜色,色彩变得更加美丽娇艳。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除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审美情趣也令人称赞。雍正严谨与精益求精的性格及对艺术品严苛的超高追求,使雍正时期的斗彩瓷在造型、胎釉、彩绘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纤细、浅淡,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填彩准确,不出边线,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笔者收藏的这件龙凤纹大盘,器形端庄、硕大,乃雍正斗彩的代表性作品。口经45.8公分,折沿上绘五彩祥云纹,弧壁绘有八组红、白缠枝并蒂莲纹,莲心内青花双圈书变体寿字纹,盘心绘龙凤火珠纹,纹饰间均以青花双圈线区隔,纹饰典雅、高贵,繁而不乱,色彩柔和、艳丽,华而不俗;盘背面绘海水江崖纹及红色蝠蝠,寓意江山永固,洪福齐天;底圈足平削,底心白釉地上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款。详见下面图片。
此大盘保存状态完美,传世自然老化特征明显,实属珍贵难得。
“龙凤呈祥”出自《孔丛子-记问》中,”天子布德,将至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龙、凤同为中华民族两大图腾系统,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龙为百兽之尊,凤为百鸟之王,因此”龙凤呈祥”即代表帝、后的高贵,又象征夫妻和谐。另,我国自古有”并蒂莲”的传说,人们用”并蒂莲”象征同心好合、忠贞不渝的男女爱情,以及好运连连、喜庆吉祥之意,想必是御窑厂制瓷者根据这些典故,将龙凤呈祥与并蒂莲纹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了这件经典的斗彩龙凤纹大盘。
盘内所绘缠枝纹装饰应属仿成化画法,青花发色淡雅,绘画一丝不苟,填彩极其准确,纹饰笔触纤细,浓淡相间,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感,是雍正时期斗彩的巅峰之作。
笔者了解到,与此相同器形、纹饰的雍正斗彩大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本静嘉堂美术馆及松岗美术馆各藏有一件,尺寸大小稍有不同。这种能代表时代特点的典型器物,可称之为真正的博物馆馆藏级文物艺术品,值得永远好好珍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