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悠悠:悠远深长貌 忽忽:迅疾变化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气是最含蓄的,因为它看似空空,一无所有,其实里面包含着各种物质和生命。空气又是无所不在的,如果站在太空的视角上会发现整个地球都是包含在空气之内的。虽然我们习惯于用空来表达无,其实空是最丰富的,实不可尽言,而高级的含蓄便是似乎什么都没说,又似乎什么都有,说之不尽。这在中国水墨画中的运用便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虚实相生和留白。
沤是水泡,《楞严经》中有“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一个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其实如白驹过隙,我们这个世界看似繁华热闹,整个宇宙看似无边无际,实际上其生灭可能就如同大海中偶然涌起的一个水泡,转瞬就将破碎虚空。既然娑婆世界都能以一海沤为喻,又有什么纷繁复杂之理不能喻于平常小物之中呢。
所以“悠悠空尘”看似空而实不空,此是以空为有,表达的是含蓄的必要性。“忽忽海沤”人世繁华如变幻泡影,此是以有为空,侧重的是含蓄的可能性。
“浅深聚散”,或浅或深,或聚或散,指的是含蓄的特点,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看着很简单,但又很深奥。含蓄是概括性的,但这种概括又往往是取象于局部或某个个体,就像在水墨画中的人物其实是一种文化符号,可以用来代表社会、代表人类、代表生命或者代表某种精神和意识等等。
由于人认识的有限性,真实的自然之相可得而又不可尽得,如月映万川,分散蕴含于万物之中,故人们在表达时可概括取象,以简驭繁,以少该多,此即“万取一收”。
万取一收是一种凝练,但这种凝练与洗炼是有区别的,洗炼是对事物的简洁表达,其所追求的是“名”与“形”的最优对应,是一种准确性。含蓄追求的是用尽量少的形式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包括象外之意),是一种丰富性。含蓄的以少喻多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这便要求要洗炼掉各种无关和冗余,所以含蓄的这种凝练性可以看作是对洗炼的一种升级。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世界是真实的,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却往往是含蓄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