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寻根·长城|肃南-楼儿山燧柳沟墩 苦水口关苦水营

  原创 寻根长城

yekJXS2mX7UvFbAH6QLSh2XwJ1EOo0wN9iA0iYfJ.png

  考察长城现状

  梳理长城文化

  挖掘长城艺术

  保护长城遗产

  跟随我们的脚步

  感受不一样的长城之旅

  张明弘-寻根·长城

对历史的敬畏

才会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尊重

才会知道我们是谁

之后才有可能知道

我们要走向哪里

--张明弘

vjI6HcM8ZHWZYGlSFVeF6zlo5yRchkS6P2Lc49SL.png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机

  烽火台,是目前最普及的长城代名词。烽火台又叫烽燧,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一说到烟墩是烽火台,就有很多人会懵。在河西大部分地区,很多烽火台连“烟”字都省了,就叫“墩”,苦水口烽燧--当地叫“苦水口墩”,当地居民亲切地称它们土墩墩、墩硌蛋、墩硌台。

UfrGwu3GJrR1lDXSJGNWHxDdYBkiXdgP4xsgEzmT.png

苦水口3号烽火台 当地叫“柳沟墩”

  自苦水口(相关链接寻根·长城|肃南-苦水口墩扼隘口 红崖子堡撑孤悬)开始向东,这一座祁连山突出的一片山岭--当地叫长岭山,在高台的正南方。在地图上看,像是祁连山伸出在戈壁滩上的半岛。山下十几公里的戈壁滩渺无人烟,但是地貌特别,山梁一层叠一层,层层无穷尽,像是恶魔法的海浪被瞬间凝固在某个历史时段,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张老师用画笔记录

  在海浪般山梁的最后一波和戈壁滩相接的山口上,由苦水口墩向东依次是柳沟墩、楼儿山墩、绿泉墩、梧桐泉寺遗址。

FQ6Zy5dHMgvUj2j8WVPUiAC0ZINP0nDGCbaDtQdH.png

百度地图墩台分布

4WbNMbEXPcy8xgEAlUYQBmx43OAeo4Ly2nNnPjDK.png

百度地图墩台名称

  苦水口向东三公里的柳沟口东梁上的柳沟墩,文物部门的碑记在山下,名字是苦水口3号烽火台,为什么没有按照约定俗成的叫“柳沟墩”就不得而知了。

  苦水口3号烽火台(柳沟墩) 碑记

82BQAdtochqwqXovC1kUhsKx62QnfWqVBxzqA4CU.png

柳沟口东梁上的柳沟墩

  但因为与口口相传的名字不符,给我们实际的考察和行走带来了困难。我们提前在地图上找到的是柳沟墩,遇到路上的放羊大叔,大叔也只知道山梁上的是柳沟墩,再问苦水口3号烽火台就指去两公里以外的苦水口,而那里是1号和2号所在地,庆幸我们是先去过那里,所以才能直接来到这里,并确定文物局命名的苦水口3号烽火台就是柳沟墩。

nOfwqtQm5Nhg0B4ZFxqkLiKvg1qdJJ2MJXKvmgh1.png

柳沟墩和烟墩航拍

  ,时长01:05

  张老师讲述柳沟墩(苦水口3号烽火台)

  很难想象,这样的命名很可能也会给后面考察和研究长城烽燧的人造成困扰。明明已经是融入边民生活的烟墩,当名字和实体脱节,是不是承载历史文化意义的名字也只是一些数据或符号的堆砌?

CKI6nrFkyU4ErBzS5OkkzznnnwJGj7lNx6pVVWZu.png

从立有碑记的一侧望去,山梁不是很高

  柳沟墩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依然很明显。山梁虽然仅有八十余米高,但是由于海拔两千多米,走一步,喘一口,爬上去要二十多分钟。

GUwI9sfD2YMc4rzeTlKLAEvJzDwD4yTSePn9Op3Z.png

层层叠叠的山梁中,柳沟墩又是如此的醒目

d2OeZ7wl2vptd1sYmTn7IQv6rbi9WSOC7Mx4BTpx.png

沙葱

  沙葱又叫野葱、蒙古韭

  爬得慢,就有足够的时间去看脚下风景。水是生命之源,今年戈壁滩的雨水多了以后,很多植物都长得郁郁葱葱,忙着传宗接代。沙葱的种子落在地上,已经发芽,长出了叶片,嫩嫩的,生机盎然。多年生的草本野菊花,有白的、黄的,开得挨挨挤挤,密密麻麻,抓住这机会多开花,多结子。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努力生长的样子,让人心生欢喜。

aGWKfq3MI2HwyrONIBe4VCKBFkN90sYI6FzNDQGp.png

usv0iIbcXQ24Sen1ALOvqqEpLTwsc50OWT60ktIx.png

1x7AUofsLqEdM3p4qReTYPSEbib9JsioN1atx6t1.png

sDhHPF6YZaHuAm3zngY0Q6wR5cQeQdsZI7zyyJXk.png

vprePcbseRKXBjjrqYkkWmgmgfqHH9jsrTfftBq8.png

g7wffixtx2IMXCf3zQ5kD4jz4ElFyEDP0gXQkVFt.png

俯瞰盗洞,像一只踩在墩台旁巨人的脚印,触目惊心

  无为而为,就是努力做事,不问结果。看着脚下的风景,少了期盼山顶的欲望,多了攀登的快乐,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抬眼望去,豁然开朗,攀登高峰,才能开阔眼界,也许这一片一望无际的山丘是序曲,在东面是高耸的长岭山主峰。山丘连山丘,一梁接一梁,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这就是大山脉的气象,纵然是低矮的山梁却有着汹涌的气息。

48OW89P4loq4odbinDXxyFxjlDmNdPyU6XONzAdg.png

俯拍柳沟墩 地貌

IxniX8Dg84LIandranuDpeLTbV8MKTPSYVe72Exk.png

临风而立、傲视苍穹

  山顶的墩台四面有壕沟,依然清晰,约有两米深,方形,周十四步,北面沿着山梁有五个烟墩,其中两个大的烟墩西侧有很深的盗洞。远看柳沟墩像一位守望风景的老者,临风而立几百年。仅剩的东面还坚毅而立,有三米高,像一具面孔,南西北三面坍塌称土丘状,夯土四散至壕沟,足有六米长,远看像一长发披肩的高士高高地昂起头颅,傲视群山。

N83fv32uAWq30l5sL5idk9UvUa7ztX6oXFcUoK7O.png

守望风景的老者

GdXnmUob9rJDoYhx1jPCYczNbrNdYIjuKqPEVmYh.png

身负巨大的忧伤,难以言说

zGWyB5QbGQNB6vEesqamGu3s9YoGZeQZ9IhnSvwV.png

心被掏空的麻木

  在柳沟墩向东北方看,一公里处的戈壁滩上有一座方形的建筑遗迹,那就是苦水口营盘。苦水口营盘的发现是我们的意外收获,曾在地图上看到的以为是羊圈,但当我们来到现场,发现这里是戍边将士的驻扎地。而这个遗址的发现是长城连成防线的最好物证。

XN1bRFx24tWSDq06h5teAsZSHah6VqMCkimjEQ7u.png

aoK7hlvgkZql6XBNNKAIG2LNoTf78CHxTuJvRnSF.png

苦水口营盘遗址 营盘附近的勘测

rgr05qxYgUTBTFjXmt6BtuYwJAwSOOqXflNH9GcZ.png

MBweKbEXZ3k8KaUXdFhZ1aH0DRR3M2nW5MgxcpmB.png

残币

  水口营盘的所有墙体已经坍塌成不足半米的土陇状,只有南门处尚有较大的土堆,有一米多高,南北六十步,东西六十四步,整个营盘已经变成了土拨鼠的家园,一不留神,脚就会陷入鼠洞。营盘所在区域,道路难走、人迹罕至,所以营盘里面散落着很多明代的瓷片和陶片。

xEI6uZfNqUQ2G0qOUsyakLsIfSR0UtNMfWYL4P7T.png

EM5W68obUSWHqESQYrTDCXiiJhHRyD3XMoldP3rJ.png

4FlTOewKIFBeooktFHt2PD9PttVbtYmGhVzclOaJ.png

HeLvUqZv03jZmTC7ar3WbynjGErCIZOGF5UD46IK.png

YA8EFoPkiKwrznyNRCz171UOuRW0tCXErGA2RvTw.png

fxWYh2BAzpAcfD8EIonTP0rHM98D0SHKWtA4QANO.png

  营盘散落的陶瓷残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苦水口营盘东望可以清晰地看到东三公里外山头上的楼儿山墩。楼儿山墩的文物碑记是四满口墩,此处虽不是按照流传有序的名字命名,但此墩位于四满口,叫四满口墩是可以理解的。

  楼儿山墩矗立在四满口墩东的一座山头上,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像一座庄严的纪念碑,傲视苍穹。

yzWSAyUwWhaK75QAxtD1ZKWJ3mogxbJFelzxd6ic.png

一座庄严的纪念碑 矗立在那里

o7ljjTrSAC2Srk6rn809kgIKoPgK4woFTqFkVqVd.png

守护 是最好的致敬

  墩台杂石砌成,难得一见,相对完整:台体呈方形,周二十八米,有六米多高;南墙整齐完整;西墙坍塌成斜坡;北墙东墙,有部分残破,东南有专业盗洞。

h9s4XdPd2ura5DnXzSKvVXX187UaBlTBGGj04ZoB.png

5yKGcL6aHOizoIOeAIbm9Ad59c1I14gJlL7ph6Sf.png

m8DqWtNdeUCEm6aig77nPnTLMs3mGFrOo1aF8jQ0.png

  三面墙体情况

  ,时长00:39

  楼儿山墩(四满口墩)航拍

  当我们从楼儿山墩回望,可以清晰地观望到柳沟墩,他们是相连的;而柳沟墩和苦水口2号烽火台是相连的;在苦水口,苦水口1号烽火台又和苦水口2号烽火台相连,从东到西互相呼应,形成一条完整的烽燧线(专家对有呼应关系的墩台形成的一条线,称作防守线,防守线可以算是边防线,而边防线就是长城)。

5mSFD1akPynUx8jsfoqZbtX6rs6Dvq0zB3sM9ONF.png

张明弘寻根长城团队在六只脚App打点定位

  我们的行程从出发走到今天已经三个多月了,南线长城一直比较混沌,一直在守防线上,不是那么明确,很多专家对此也持保留态度。

95fGVs1663DyliDgfaCeom1yQC5vN0Ja19DYes0c.png

  尽管有很多官方统计,因为统计的一些遗漏、差别;或是每个地方统计每个地方的,而各自统计的资料并不共享;甚至我们走到一些地方,会被告知这些属于文物保密资料,不能对外宣讲。

  ,时长03:20

  张老师讲长城

  这些情况,也就造成了我们对祁连山北路沿线长城调查上的困难。整个南线长城,因为每个县都有自己文物保护工作的态度,造成互相之间的烽燧是独立的,比如嘉峪关的长城在专业资料中沿线的烽燧是不成线的,所有的烽燧只对着嘉峪关,酒泉的烽燧对着酒泉。嘉峪关和酒泉的烽燧研究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WZWmgyHQ54tatVEt4AkRQVwkUSMQm2qJePP1fpqJ.png

qNvjSaSo89pHUMOLjXZE1BZS6NsTTcXSUvPBOLTj.png

SNAUyR1uP4ZBaLCv7ma5vATy2jCmGuYhwoPb2AS4.png

CWmGNc2ErKvA9owq4EB1kBIYq4YBzYdnd0BlqqB8.png

投入而执着的记录、探寻

  但当我们从一步一步走过的三个月的历程来看,烽火相连才能互相守望、看护,战争年代烽火台的意义不正在于此么?那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去研究历史、保护历史,却将它割裂开来,自成体系?人不能是一座孤岛,历史风云中的烽火台也不会只是一堆独立的烟火。

YAoFQkbNtdhJPRmJIPNxSJThGMtiuDakPBcHmxGn.png

​  从左至右:郭玉超、白丹妮、张明弘、朱冠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