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篆书名帖古今对照系列》:
《王福庵•冯宝麟【朱柏庐治家格言】对照本》
《邓石如•冯宝麟【弟子职】对照本》
《吴让之•冯宝麟【吴均与朱元思书】【崔子玉座右铭】对照本》
《赵之谦•冯宝麟【许氏说文叙】对照本》
近日,冯宝麟先生的新书《清代篆书名帖古今对照系列》(共四册)面世,这套新书由艺美联艺术文化公司策划,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套丛书是在冯宝麟先生2019年出版的《当代名家临经典碑帖系列丛书》(共三册)的基础上,又一套面向广大篆书爱好者的精品丛书。匠心独具的策划,风格卓越的书写,缜密精良的装帧,都赋予此系列丛书尊贵的品格。 这套丛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取了古今对照的形式。所谓“古今对照”,就是把当代篆书名家冯宝麟先生的篆书作品与清代几位篆书名家的作品在书中以左右页对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丛书策划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对照”的形式,让初学篆书者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当代创作与前人创作之间的差异,包括创作技法上的差异,也包括审美取向上的差异,这对于启发他们找寻篆书学习的路径、激发他们学习篆书的兴趣将大有裨益。
《邓石如•冯宝麟【弟子职】对照本》
封面与内页 节选







《王福庵•冯宝麟【朱柏庐治家格言】对照本》
封面与内页 节选







《赵之谦•冯宝麟【许氏说文叙】对照本》
封面与内页 节选







《吴让之•冯宝麟【吴均与朱元思书】【崔子玉座右铭】对照本》
封面与内页 节选







二零一九年出版的“当代名家临经典碑帖”系列,关注的是小篆的源头——秦代的三大刻石,也就是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

这是2019年,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名家临经典碑帖》三册:《冯宝麟临泰山刻石》《冯宝麟临峄山刻石》《冯宝麟临琅琊刻石》。
而新出版的这套丛书关注的对象则是清代篆书。众所周知,小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清代,得益于金石考据、文字训诂的兴盛,篆书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对清代诸家作品的研究,是篆书研究乃至篆书发展史研究无法绕开的重要环节。另外,清代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篆书大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宝库。他们对篆书风格化的探索,也成为篆书进入到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清代篆书名家中,以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王福庵为参照体系,并从他们的传世作品中选取影响最大、最具示范意义者,由冯宝麟先生按照自己的风格路数,重新书写前人作品的文字内容,以形成一种“古今对照”的模式。这与《当代名家临经典碑帖》丛书有了很大的区别:因为这套书不再是临摹,是当代篆书名家按照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书写习惯重新书写,作品与原作之间差别很大,在“对照”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问题”,引发学习篆书者研究、探索、学习、临摹的兴趣。当然,为了凸显“对照”的特色,彰显“对照”的意义,新的创作与前人经典之间有一种默契的“呼应”或曰“因应”。如王福庵的《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铁线篆写成,所以冯先生在书写的时候也同样采用了铁线篆的方式,只不过此铁线篆非彼铁线篆,是具有明显个性风格的,与王福庵老前辈的铁线篆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再如赵之谦的《许氏说文叙》,其趋于方形的结体、出锋的用笔、变量很大的线条,是很鲜明的赵之谦风格,冯先生在创作相同文字内容的作品时,也选用了自己在结体上趋于方劲的一路篆书风格。邓石如、吴让之的篆书,远绍秦代刻石之古韵,结体典雅、线条优雅,是唯美主义风格的典范,冯先生的小篆创作受他们的影响颇大,风格语言的“血缘”关系较近。在这次创作“古今对照”系列时,便采用了他最常用的创作路数,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对秦小篆的经典体势做大幅度改变的情况下,令其能够充分表现笔墨意趣,能够充分展示线条美感。这在“古今对照”的框架下,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对照”,让这种时代的审美风尚、时代化的表现手段更容易被学习者感悟到。这便是“古今对照”的意义所在,也是这套丛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为了突出这套丛书的学术性,在追求唯美、臻于至善的书写之外,冯宝麟先生还为每一本清代篆书名帖撰写了解析文章,从作者到作品,从清代书家的艺术成就,到具体帖本的艺术特色,都有独到的分析阐发。另外,冯宝麟先生也为自己的“对照”作品撰写了创作体会,便于读者和广大篆书爱好者理解他的创作路径、风格追求以及对笔墨的把握。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作为范本临摹,这套丛书在装帧方式上采取了当下最为时尚的裸背胶装,这将让阅读变得更为舒适,也便于大家把书摊平在桌子上、墙面上,轻松愉悦地进行对照临摹。优质特种纸的运用,不反光、不透色,也更能保护大家的视力,强化图书欣赏的快感。

冯宝麟
冯宝麟,男,1964年12月出生。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以及学术研究。书法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第一、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二、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第一、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荣膺“首批燕赵文化英才”。学术论文入选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征文(一类论文)、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出版专著:《当代篆刻九家•冯宝麟》《鉴斋印存——冯宝麟篆刻作品选》《墨韵华彩•冯宝麟》《冯宝麟篆书心经二种》《冯宝麟临峄山刻石》《冯宝麟临泰山刻石》《冯宝麟临琅琊刻石》《清代篆书名帖古今对照系列》(共四册)等。来源:北京崇文堂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转发仅为交流,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作者:言恭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