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砖头虎、纸片虎、泡沫虎、灯笼虎、路牙子虎、快递盒子虎、马达装置虎、马赛克虎……还有“你想不到的虎”。它们形貌各异,妙趣横生,唯一求同处:与吃喝拉撒更贴近,与生命意趣更契合,与文化生活更亲密。
这是位于东钱湖韩岭老街太平池边上的“生生馆”的最新展览“东钱虎出没”。
“东钱虎”是艺术家们创造出来的“新物种”,这是一个艺术家们原创的“人文之虎”,跨虚实、混有无、越时空、能镇宅驱邪,无吃人心、有威猛气。因为产于东钱湖,称为:东钱虎。
是不是很有趣?和我一起走进这个在地文化挖掘和原生艺术创作的艺术展馆吧。
位于太平池边的“生生馆”是个二层的楼房,老旧的青砖垒砌,一侧墙壁全用老式的木窗装饰。一层为展览厅,纯白,把空间留给艺术。二楼为艺术家工作室和偌大的露台,简单,把主要空间留给艺术创作,并适合艺术家们交流思想。
相比于韩岭艺文小镇这个定位,我觉得目前商业有余,而艺文不足。“生生馆”如此纯粹的追求,就像是艺文小镇的文化担当。
“生生馆”的主理人柴小华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实际身份是宁波大学的教授,社会学才是他研究的主要方向。他的一群小伙伴们有空间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木作店主、陶艺家、书店集市召集人、媒体人等,非常多元。而这正是“生生馆”的生命力所在。
展览之初,柴小华就对韩岭的人文历史做了研究。街溪并流,风物叠代。东钱湖畔曾为繁华市集的韩岭,如今整修翻新,成为古朴与时尚共生的艺文小镇。如何通过街区中心的"生生馆”,赋予文旅融合的韩岭以生生不息的文化艺术影响力,这正是“生生馆”努力的方向。
因此,去年9月份开馆的第一个展览就是“街溪引”,参与者就是这些小伙伴们的作品,场域文化明显,让人难忘。如今又推出一个“东钱虎”原创IP大展,创造出了一个新物种,让人惊叹。
本来以为,这样学术的展览应该在城市里才会出现。看来我错了,城中忙碌的氛围大概适合商业化的“虎”出没,而山水之间,和光同尘,淡定的心态才能创造人与自然相契合的“人文之虎”吧。
因着对文字学多年的潜心研究,柴小华对虎的创作上溯到甲骨文,寥寥几笔,皆是意趣;信手拈来,皆是艺术。普通红砖,稍微加工成为憨厚虎形,描上几笔,几成大猫之状。而散架的文字笔画,随意组合,就是一个当代气质的老虎。
而甲骨文的线条,笔意纵横而成“东钱虎”。墙上的装置虎,更是两眼发光,龙鸣虎啸威震东钱湖。有意思的是,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封面几笔写意的线条,就是一个写意的虎,这竟是闻一多设计的,而诗人闻一多原来竟是法国巴黎艺术学院毕业的美术家。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因着属相天然的延续性和文化价值,同样也赋予艺术和设计鲜活的灵魂。评论家马善程博士认为,打破文化的界限和材料的界限,找到表达虎类的另一层“场”与“境”,从而发现“新老虎”,又能与众人共享同乐,是这个展览的触发点。
展览的海报是一份《东钱虎出产报告》,设计师阿希把柴小华创意的“东钱虎”抽象成了黑黄相间的色块,非常国际化,并设计出了温柔而环保的“纸老虎”(纸巾)、憨态可掬的“迎客虎”(地垫)、虎虎生威的“红运虎”(红包),等文创用品。
甚至,还有成就“爱你,就咬你”之趣的海绵“东钱虎”,可以用做洗浴之用。或者,端起一杯香浓的“东钱虎”的图案的拿铁咖啡,是不是觉得立刻虎气冲天?生活的趣味大概如此。
民宿门口,一辆农用小三卡,也被喷绘成“东钱虎”的模样,与墙上“壁小虎”相映成趣。书店的墙上,一幅《东钱虎出产报告》让人眼前一亮。
“东钱虎”还被邀请进入优宿民宿,成为公共区域的形象符号,老板更是表示“身在疫情旋涡中的酒店人,难免生出些无力感和挫败感,而带着王者之气和可爱模样、兼具元宇宙的未来感的‘东钱虎’则给了我们一份面对未来的勇猛豪迈、如虎添翼的精气神。”
正如主要创作者和策展人柴小华的表述,虎年将至,我们礼赞虎的生命元气,用艺术的行为造这个叫“东钱虎”的新物种。成形于纸作、布作、塑料作、瓷作、木作、金属作,依附于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艺术品、实用品之中。倾注我们的热情与灵性,期待它成为天地间有趣的新生命,并且希望因为它的“有趣”,产生比我们的个体肉身更高级的超时空生命力。
对于一个艺术空间,最大的意义,大概是由此拓宽了观者的视野,引发思考。原来可以创造新的物种“东钱虎”?原来艺术可以这样没有边界?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