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草虫一直不是文人心中画的主题,直至齐白石,才又一次颠覆了绘画史中对于草虫的地位。
他画的草虫有声、有色、有质感、有感情。草虫的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起状。
草虫画并不是齐白石发明创造,在明代和清代的画坛上已经有很多画家进行描绘,但是像齐白石这样风格的人并没有。看到齐白石所画的蝉,才能明白薄如蝉翼的真实感觉,他笔下的草虫翅膀上的脉络清晰可见,笔墨也粗细不一,同时又具有浓淡的对比,精准却不呆板,更注重表达的是草虫的精神和动态。
2022久鼎春拍藏品
齐白石(1864-1957)
小长卷虫草聚会图
设色纸本 长卷
147×21cm 约2.8平尺
款识:乙酉八十五岁老人白石。
钤印:白石翁
题跋:1.白石翁真迹,王有政题。
2.何处背繁红,迷到芳栏重,纷飞还独出,争先不避蜂。辛丑秋九月窗外已是,目秋意展玩白石此聊以语。贺天健。
3.桃李牵往复,兰径引相从,翠衰丹心冷,香疑粉翅浓。乙巳八月十九日,朱梅邨题。
齐白石的虫草风格,与他晚年的“衰年变法”密不可分。“衰年变法”是齐白石经历了一番波折和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初是由于他对自己的工笔画越来越不满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金华,公等勿怜……”。
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是艺术风格的变化。在那之前,他的艺术风格是八大、徐渭那种孤寂、冷峻的风格,而衰年变法时,他把自己原来的艺术风格融入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以往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大多集中于花卉虫鸟以及四君子。齐白石将这个题材陡然放大了,各种花卉、蔬果、树木、禽鸟、走兽、鱼虫乃至是苍蝇、蚊子、柴耙和算盘等物象都纳入了他绘画的表现范围之中。
这幅作品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粗中有细”风格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主要发生在从1920年到1929年,他在这段时间画了大量的工笔虫草作品,这一时期是他人生的一次蜕变,摆脱了原先民间画的拘谨,融入了更多文人画的神髓,同时也是他工笔虫画的成熟阶段,为“粗中有细”风格打下基础。
为了防止眼花不能再画工细的草虫,齐白石曾陆续画了一批草虫,以待日后布景,他62岁(1924)时画的一本工笔草虫册页中有这样一段题款:“客有求画工致虫者众,余目昏阳雾,从今封笔矣,白石。”但事实上,直到69岁时他仍在画草虫的单稿,直到70岁以后才因视力原因渐渐减少。70岁后,齐白石开始为之前的草虫补景题款,这一时期他真正形成了“粗中有细”的作品风貌,一直持续到90岁(1950)左右。
此作完成于1945年(81岁),正是齐白石经历旺盛,艺术造诣达到巅峰的时期。此画工笔画了9只各不相同的小虫,只辅以枝丫与两片树叶,简简单单就将工笔和写意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表现形势与一体,达到了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
2022久鼎春拍藏品
齐白石(1864-1957)
可惜无声
纸本
107×31cm 约3平尺
款识:可惜无声,三百石印,富翁齐璜制。
钤印:齐大
图中的蟋蟀和蜻蜓应是他70岁前所画,而树叶则是后期补画,此话应是齐白石85岁前,精力最旺盛时所画,可以看出其艺术造诣已至巅峰。
此画中,他用细密有致的线条,表现透明微薄的蜻蜒、蝉的翅膀,可以用一根线条,画出蟋蟀乍直的触角,几笔皴擦涂抹出飞蛾或蝴蝶似乎一碰即落的蓬松绒毛。这些草虫画尺寸很小,有的甚至和指甲盖差不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从透视的关系上来说,都堪称极致。更重要的是,齐白石画出了虫草的精神,画出它们的状态,这才是重中之重。
2022久鼎春拍藏品
齐白石(1864-1957)
贝叶草虫图
1945年
设色纸本 立轴 信札(纸本)
33×25cm 约0.7平尺
30.5×20.5cm 约0.6平尺
款识:齐璜。
钤印:白石翁(白文)
此作品体现了齐老极强的写生能力和童趣。作品创作于一九四五年,贝叶的脉络清晰可见,微风下在摇动,草虫的翅膀、触须、长足无不精细绝伦,此虫、此叶就是为此作而生。一静一动衬托出此作品的平衡,叶给虫带来希望,虫给叶带来生机,相得益彰,结构巧妙,构思严谨,齐白石笔下草虫贝叶长生,生命永留,传世经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