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高手们往往能从一个纹饰的变化就能判断出瓷器的年代。
比如经常可以在瓷器的器物边缘、沿口、底部或器型转折连接处,看到一种几何化了的莲花瓣,以文武线勾勒出来,瓣瓣相连。如果瓣尖向上的,就叫仰莲纹。
仅这一个小小的纹样,随着朝代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中判断出究竟是元代还是明代瓷器。
元代
仰莲纹是元代青花瓷器重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元代青花器物的底部都有仰莲纹装饰。整体上看,风格较为粗犷,描绘手法犀利劲健,很有力度感。
鉴别点:
1、单个莲瓣的体型较大,大而疏朗;每个莲瓣单独成型,互不连带。瓣肩宽于瓣蒂成喇叭状,随器型的收 口 或收底造型而组成仰瓣莲或覆瓣莲。花瓣肩部平衡,中心略略尖出收口。
2、轮廓用一粗一细两条线描绘,外侧线条粗而厚实,内侧线条纤细,粗细条的描绘方法或双钩轮廓线然后填图,或直接涂抹而不勾轮廓线。内侧线条则单笔画出,连接处可以看到较粗的结点。
3、莲瓣中间留白较多,描绘花卉、云头、八宝、杂宝等,在规矩中力求变化。
4、莲瓣造型较为固定,变化不多,大体形态上是相仿的,细节处略有不同。
明代
明代瓷器的烧造各个时期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仰俯莲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明初期
(洪武、宣德、永乐)
鉴别点:
1、继承元代风格与造型特点,莲瓣不相连的情况依然存在,但更多地是莲瓣直接相互连接,两个莲瓣功用中间的一条主线。
2、单个莲瓣较大,但已不像元代那样布局疏朗,开始变得紧密且局促了。
3、永乐时期莲瓣纹较清雅,宣德朝则更丰满,且以色地满涂留白为主,线条淡描为辅。
4、开始出现双层莲瓣纹。
明中期
(成化、弘治、正德)
鉴别点:
1、形式和构图延续明初,较为简单,变化较少。但莲瓣的布局上发生了变化,单位面积内的装饰数量大大增加,也就是莲瓣的密集程度增加了。
2、单个莲瓣体量变小,整体数量增加。
3、莲瓣与莲瓣之间相互紧密贴近,远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有密不容针的感觉。
明后期
(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
鉴别点:
1、整体变得较为单薄与粗率,形式上更加图案化,有的莲瓣外缘完成成为直线,已经看不到莲瓣的造型了。
2、构图上变化多样,繁简不一,整体形态相仿但细节处理随意变化。莲瓣轮廓线不局限于两条,而是用多层线条组成外轮廓;有的更简单,只用内外两根粗线条描绘出基本轮廓,线条内也没有其他图案。
3、莲瓣纹变得多样,特别是在斗彩、五彩瓷器上尤为明显。莲瓣纹的各组成部分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