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这件书法史名作的诞生,竟是因为嘴馋?

又到了疯狂星期四

为了给自己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吃炸鸡

这届网友个个都化身文豪

在互联网上创造出无数“KFC文学”

 

不过,在这片热爱美食的中华大地上

为嘴馋找借口这种行为

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早在北宋时期

就有一位“嘴馋文学”的先锋:黄庭坚

他不仅一本正经地论证了自己暴饮暴食的合理性

还一不小心给中国书法史留下了一件名作


而这件因嘴馋而诞生的书法史名作

就是大名鼎鼎的《苦笋赋》


图片

黄庭坚 《苦笋赋》 纸本墨书 31.7×50cm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篇赋文到底写了个啥呢?

卡戴珊这就带您来看看


在第一句,黄庭坚就坦白了自己的创作动机:

“因为我实在是太爱吃苦笋了

有将近十个朋友来劝我少吃点……

所以呢,我就戏作了这篇《苦笋赋》”

 

图片

黄庭坚真是一个坦诚boy啊


然后,黄庭坚就开始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了:

先是给苦笋吹了一通“彩虹屁”

“好吃又养生”

 

图片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


这还不够,黄庭坚可是苦笋的“唯粉”

他又“拉踩”了另一种广受好评的竹笋“桂斑”

认为它不配与苦笋相提并论


图片

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但是呢,对于苦笋能养生这件事

四川人有着不同意见:

“苦笋有害呀,吃多了会让人生病”

对此,黄庭坚表示:真的吗?我不信


图片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


最后,又借唐代诗人李白的话来升华全文:

“你们这些劝我的人,都不懂苦笋究竟有多好

就像醒着的人不懂醉酒的美妙!”


图片

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总而言之,中心思想就一个:

“都别拦着我吃笋!”

写《苦笋赋》虽然是“戏作”

但吃笋这件事儿,黄庭坚可是认真的

据说,就在写下《苦笋赋》的第二年

他就因为吃了太多苦笋而旧疾发作

难受得只能躺着


图片


图片

四川人:我都说过了,你不听啊!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

这样一篇明显是开玩笑的、不当真的“戏作”

它凭什么能进入书法史呢?

其实

问题的关键,还真就在于这个“戏”


图片

 

在漫长的书法发展史中

“书写”这一行为

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变化过程

当它脱离了纯粹的实用性的时候

才算是真正地独立出来,成为一门艺术


戏作而成的《苦笋赋》正是如此

每一个细节里都流淌着轻盈自由的美

尤其体现于这些线条较为细长的笔画中

线条不是飞泻直下,而是一波三折


图片

《苦笋赋》中一波三折的线条


黄庭坚很是偏爱这种颤笔写法

以至于被好友苏轼调侃为“死蛇挂树”

但这并不是说黄庭坚的书法“死”而僵硬

相反,是说他的字太挥洒自如了

一笔之内,藏着笔势的多次转化

 

图片

《苦笋赋》中多次转化的笔势


假如我们把眼光投向过去

试图去追问,究竟是在哪一个时刻

书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我们会发现

似乎并不存在这样一个陡然变化的瞬间

相反,是在每一个“戏作”之中

书法艺术逐渐地成为了它自己

这也正是《苦笋赋》能够在书法史上留名的原因


关注我们

每天开启一个艺术盲盒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