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指数 | 月度(2025年4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近几年,国内展览以及策展生态不断更新,比如非赢利空间艺术家个人申请和主导的展览项目,强调艺术创作的自主性和实验性,为艺术展示提供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关注到这一现象,将其纳入观察范围,对这些展览项目进行跟踪和分析。这种对新兴展览生态的关注,不仅反映了艺术策展领域的新动向,也为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c3051622ebc448cba3c1145d327068ad.png

雅昌指数 | 月度(2025年4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策展人:策展团队 法布里斯·伊贝尔个展“从山谷中来”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一场跨文化、跨学科的艺术盛宴

2025年4月2日,,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个展“法布里斯·伊贝尔:从山谷中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本次展览由埃尔维·尚戴斯、龚彦、费大为、让娜·芭哈等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02c690c9ccdb55eb3cf89b96bc42d9a4.jpg

展览“从山谷中来”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5年。图片©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d6bfad6cee40312af7bf78dbcc57551a.jpg

《伊贝尔泰迪》在展览“从山谷中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5年。图片©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展览以艺术家亲手打造的山谷为灵感源泉,将自然与艺术深度融合,其作品宛如自然生物般有机生长,充满生命力。展览打破传统艺术边界,融合多学科知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公教活动与专家讲座,呈现一场跨文化、跨学科的艺术盛宴,邀请观众深度参与,于互动中感受艺术魅力,汲取知识养分,让心灵在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中得到滋养,激发无限灵感。

展览现场:一片艺术森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30ba5b71f8b283f26c7c4b611626f8b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67949c58ab03e4599cffe1aa3617aef7.jpg

展览“从山谷中来”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5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步入展厅,绿色充气的巨型“伊贝尔泰迪”作为艺术家的自画像,傲然屹立于PSA一楼展厅中央。艺术家巧妙地将地面的裂缝转化为绘画的脉络,从巨像向四周延展。展览中,多幅超长油画邀请游客沉思。展览现场宛如一片艺术森林,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错落陈列,瓷板画置于带轮支架上,观众可近距离观赏思考。角落的“山谷课堂”定期举办多学科讲座,气氛热烈。短片记录创作点滴,让观众感受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整个展厅充满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观众在欣赏中思考探索,感受艺术与自然、科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仿佛在山谷中找到灵感之源。

策展人:张子康 赵刚:青岛,青岛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身份思考

2025年4月3日,赵刚个展《青岛,青岛》在西海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张子康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3da3a08907d8e3d8602ecf88954127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0712432d637ef9e6f76e7accc12c806.jpg

“赵刚:青岛·青岛” 展览现场

展览以青岛为文化镜像,通过艺术家早期写生作品与近期新作的跨时空对话,展现其对东西方美学交融的探索,以及个体与城市之间的独特共鸣。展览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思考,借助社交媒体元素,以戏谑、讽刺的方式重构日常荒诞,回应身份命题。同时,它也探讨了青岛这座城市在时代变迁中的本质与未来,呈现了赵刚对艺术和自我的反复斟酌以及对本真的思考,让观众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青岛的魅力与城市的未来可能性。

展览现场:映照青岛的过去与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e28a38453a3e84ea994e024bfbdbed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68dce9c2d953f1245dda00bbdb68e050.jpg

“赵刚:青岛·青岛” 展览现场

赵刚个展“青岛,青岛”现场,一幅幅画作串联起怀旧与现代的时空。以1978年《青岛火车站》写生为序,新旧作品交相辉映,讲述城市变迁。展厅中央的素描手稿与笔记,展现艺术家创作历程,让观众感受其对艺术的热爱。角落互动区借助多媒体,呈现赵刚的创作灵感,拉近与观众距离。整个展览如一面镜子,映照青岛的过去与未来,引发观众对城市与艺术的深度思考,带来独特的情感共鸣。

策展人:许江、余旭红 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艺术生涯

2025年4月9日,“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在肖峰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许江、余旭红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17e1f79207946033ac56b96be125fb3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2581b264cddea353914d6c2aa46cc5cc.png

展览现场

展览通过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两位艺术家的毕生创作,展现他们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艺术生涯。展览分为“旅苏菁华——肖峰留苏作品”“激情赋彩——肖峰归国作品”“同志同心——肖峰、宋韧合作作品”“韧心写照——宋韧作品”四个篇章,旨在通过色彩和线条凝聚时代精神,传递民族的坚韧与力量。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两位艺术家的致敬,更是构建了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场域。肖峰与宋韧的艺术创作始终与家国命运与时代轨迹休戚相关,他们的作品在战火纷飞中淬炼出艺术理想,至和平年代仍笔耕不辍。展览通过呈现他们的作品,展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时代强音,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家们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情回应。

展览现场: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7aa746f718a139e0bd811e301e5cf5e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630d9301d546c353cade4ac3af2481f.jpg

展览现场

走进“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现场,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四个主题单元依次展开,从肖峰留学苏联的“旅苏菁华”到归国后的“激情赋彩”,从夫妻合作的“同志同心”再到宋韧的“韧心写照”,作品风格多样,色彩与笔触间尽显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展厅以“桥”为母题,寓意艺术家们的精神旅程,观众在欣赏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力量,以及艺术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回应。

策展人:卢征远 “绽放”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建一个多元共生的艺术生态系统

2025年4月11日,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本次展览由卢征远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8ab83f9d15d89496361254aaf7c863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85b82b649970fef218970fed9ae7471.jpg

展厅现场

展览构建一个多元共生的艺术生态系统,以天津五大道春日海棠盛景为灵感,象征艺术中心如花苞初绽般嵌入城市文化版图,也寓意中国艺术生态的突破性生长。展览汇聚了33位跨领域当代艺术家,涵盖绘画、雕塑、多媒体影像、互动装置等多元媒介作品,形成传统与当代、个体与群体的碰撞。这种多元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还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在地性表达与全球化的视觉语言的平衡上。展览旨在激活天津的传统文化基因,探索艺术介入城市更新与赋能产业发展的方法论。通过这种方式,大行道艺术中心希望成为艺术介入城市更新与艺术赋能产业发展的方法论的实践者,为天津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展览现场:超越单纯的视觉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17e0449a345cdf6dff11c13c4bf1a0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01c0327edd35e7f6a07525d134e2b39.jpg

展厅现场

33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多媒体影像、互动装置等作品分布在艺术中心的各个房间中,邓国源的镜面装置《蜻蜓占领了老虎的花园》、唐勇的雕塑《花——生命的欲望》等作品,展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生态、生命存在的多维度哲思。艺术家马浚诚的《若花·序章》装置随人行近绽放,远离时收合,仿佛身体器官般自在呼吸,演绎着数字时代的生命节律。卢英英的《我是一只河蚌》调动观众的听觉、视觉、嗅觉,带来身心参与感与难忘的双向交流体验。整个展览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呈现,以“未来种子”的姿态,为艺术中心埋下持续生长的行动基因。

策展人:冯博一 “炭骨”梅法钗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讨物质与生命、传统与当代的深刻联系

2025年4月11日,“炭骨”梅法钗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冯博一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60da6923e62fffa601b0b6aad215515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b3c3f9b497bd19751b4a9aa249c36bc.png

展览现场

展览以焦炭为媒介,通过《烬》系列作品,将浴火后的焦炭、炭渣转化为艺术元素,探讨物质与生命、传统与当代的深刻联系。艺术家亲手打磨焦炭,其表面的裂纹与孔洞记录了燃烧时的温度与时间,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作品分为装置与绘画两部分,前者以简洁质朴的细节展现焦炭的客观与直接,后者则通过炭渣的残渣延伸出“无边”的抽离结构,营造出虚实交织的碎片化形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材料可能性的极限探索,更是对个体记忆与集体创伤的转化,展现了碳基生命的韧性与对数字霸权的诗意抵抗。

展览现场:记忆的废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15ea651076ede56f1b6a34e738ad7a6.png

《烬》系列30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8dfe20cf8e0f4f5937dddc1423df4bc.png

《烬》系列1、2 展览现场

现场,大型装置作品《烬》系列震撼呈现,高3米多的焦炭装置或悬吊、或铺排,观众穿行其间,仿佛置身于记忆的废墟。这些作品的原材料来自被大火烧毁的城隍庙古建筑,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记忆。焦炭与玻璃、亚麻布、铁等材料的戏剧性碰撞,注入了强烈的人文叙事,形成物质衰变与工业文明的对抗性张力。悬吊的炭条矩阵在光影中投射出动态的谜境剧场,观众的呼吸与摩擦声构成沉浸式交响曲,展现了碳基生命的韧性与对数字霸权的诗意抵抗。

策展人:杨天歌  卞少之个展“一言万语”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艺术家在绘画新途中的理想与追求

2025年4月12日,卞少之个展“一言万语”在松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杨天歌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1909cc28b5c66041ca1ff847674964e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e3804302763937ec2ce47f681b7f0298.jpg

展览现场

展览通过艺术家自2018年以来的三十余件新老作品,展现其从此前创作中踏步而出的历程,以及在新途中前行的印迹。展览名称“一言万语”,虽似指言谈,实则喻绘画,表达了艺术家在这段绘画新途中的理想与追求:不愿千言万语、喋喋不休,而是通过克制少言,借有限话语激发振荡回声,生成无穷之余意。这种理念也体现在展览的三个篇章“东西”“长物”“窗前月”中,展现了艺术家在传统绘画根基与当代视觉经验、理性思辨与感性表达之间的探索实践。

展览现场:鲜活感与生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ff26174fa0086b48eea6b9cd94cc26d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5/7bd09673c05ccbba60cd3c3e30aa7d47.pn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一幅幅通透、明快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作陈列于修长通透的展厅空间中。这些作品从2018年起创作,内容表达与题材选择上透露出艺术家特有的松弛感,展现了他从关注社会公共议题到聚焦内心体验的自然转向。展览分为“东西”“长物”“窗前月”三个板块,略有区隔却又交织呼应。现场特设五面木结构展墙,平折分明,环绕通透,观众在游览过程中,视野与气息均有贯通,仿佛能感受到艺术家在薄涂画作中追求的鲜活感与生命力。

策展人:唐一菲 谭英杰个展“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反思个体在都市化进程中的主体性

2025年4月13日,谭英杰个展“我借用了过去的乐观”在山中天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唐一菲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c4f0394629f2f18d2b388e9e614acaac.jpg

《当事物来到你眼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699f3a11714ce0c5448735778a3bc864.jpg

《往事》

展览以批判性视角解构城市空间的发展与转型,反思个体在都市化进程中的主体性。展览通过四件雕塑与装置作品,探讨我们与城市、空间和历史的关系,试图重新组合城市中的图像、记忆和符号,发现时间、空间与记忆的力量。开幕表演《当事物来到你眼前》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勾勒个体的排异反应和游离状态,呈现主人公试图以记忆折叠时空的徒劳想象,引导观众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寻找新的“乐观”。

展览现场:城市空间的不同时空尺度

展览现场通过四件雕塑与装置作品《当事物来到你眼前》《往事》《可移动的》和《大折叠》,以不同时空尺度解构城市空间的发展与转型。作品《可移动的》一个巨大的白色几何形状悬挂在展厅中央,下方是几件小型雕塑作品,它们被精心布置在白色展台上,与背景的黑色墙面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d5fd4941ccf4e1d94a3527ea601df70e.jpg

《可移动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3a7e2dbe225db2e4abe1a9c946911e3e.jpg

《大折叠》

《往事》展示了空间中的另一个视角,其中一件复杂的金属雕塑悬挂在楼梯旁,其扭曲的形状和尖锐的边缘与周围简洁的建筑结构形成对比,引发观者对材料、形态和空间关系的思考。《当事物来到你眼前》呈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多件大型金属雕塑以一种看似无序却又相互关联的方式堆叠在一起,仿佛是某种工业废墟或未来遗迹。蓝色的灯光投射在这些雕塑上,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氛围,同时也强调了作品的质感和层次。

策展人: 冀少峰 章燕紫个展“忽然而已”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艺术如何回应生命本质

2025年4月15日,“忽然而已——章燕紫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冀少峰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6c5ac7d97067c4117ba25e31da4ef71.jpg

章燕紫 格物致知 700x300cm 综合材料 202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47f22a4fa8a0f788901c5159c38cf7e.jpg

章燕紫 她的24章节 24件 尺寸可变 2022

展览通过展览对艺术家的创作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对“艺术如何回应生命本质”进行深入讨论。同时以“瞬时性”为核心命题,将《庄子·知北游》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的哲学关照,转化为极具当代性的视觉场域。艺术家通过传统水墨、综合材料与数字媒介的融合,构建起贯通古今的精神甬道,展现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独特理解。

展览现场:一场关于水墨和日常物象认知的实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1fc7de48e09b4c14a57fd9aaa20bf6a.jpg

章燕紫 面对 320x90cm 综合材料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64cdd4a218be99b7b0ab8e63e816c14.jpg

章燕紫 画皮 900x4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57cf4ed169d976e49782c3bf106d895.jpg

章燕紫 文献墙 40m 各时期作品

展览现场精心布局,以丰富的视觉体验引导观众深入探索。开篇作品《格物致知》是一幅长7米宽3米的巨作,悬挂于展厅中央,其红色米字格框架要求观众穿过地面相同的图案才能近距离观赏,从而体现规矩与认知的主题。《咫尺万里》则通过墙面上的小尺子,引领观众感受尺度间万物的辩证关系。《她的24章节》由24组作品构成,需要观众将它们联系起来欣赏,以四年为一章节,每组作品都以平凡视角展现生命的不凡。展厅中间的长卷《画皮》分为15个章节,900x40cm的布面综合材料,通过面具深入探讨身份与归属等问题,被艺术家剥开变成两幅对应展出,追问表皮之下的课题。整个展览现场不仅在视觉上引人入胜,更在思想上激发共鸣,作品周围的手写评论文字和文献墙与四个展厅的互文关系,都体现了章燕紫的艺术探索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关于水墨认知和日常物象认知的实验。

策展人:李贵明、杨静 “枕山襟海”当代艺术家群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当下西南地区艺术生态

2025年4月19日,大理那山那海艺术中心那里美术馆的首展“枕山襟海”开幕,本次展览由李贵明、杨静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7f7bfbca8966dce57387780de18b8c4.jpg

和丽斌《须臾》 盲画行为装置12 r x 2.2h m 2025.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7a4c786f6e9bd4e3a80d5ce6ed3f82b.jpg

薛滔 装置《胜处》(悬挂) 大王椰萼片、树皮 尺寸可变 2022

展览展现西南地区云南、四川两地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呈现当下西南地区艺术家的创作生态。展览主题“枕山襟海”直接反映了大理的地貌特质,山水之间的土地,同时又具有想象空间。大理一方面有西南地域的神秘感,另一方面还有多元文化的交融性。而云南及西南籍的艺术家也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典型群体。所以“枕山襟海”主题既是对地理特征的描述也是对在这个地域文化下滋养的艺术家群体的表达。

展览现场:西南艺术的“地质切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0a684ab90db6d30f2d948b4e73fb778.jpg

唐硕 Invisible V無形系列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8f2ee6e787cc8273958690f46f75c52.jpg

郑宏昌装置作品展览现场

展厅内,十几位艺术家的近四十件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媒介,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个“地质切片”,展现了西南艺术群体的创作生态和流变。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深入探索西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大理这片山水之间的土地所滋养的艺术群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策展人:费俊 王凯梅 后窗·寓言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透过人工智能观察世界

2025年4月21日,“后窗·寓言”在HOW昊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艺术家费俊带领的某集体策展团队与昊美术馆策展团队共同打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883b8c2421c127f4794cf382f7dee83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993261e10ed75cd72b0e3a86da125c34.jpg

展览现场

展览以“后窗”为隐喻,象征着我们透过人工智能这一“窗口”去观察世界,旨在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以行星思维重新审视生命与文化。它关注AI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通过艺术家与AI的互动合作,创造出超越人类经验的作品,将算法赋予的人类语言重新诗化,构建出当下文化的寓言。同时,展览聚焦AI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如性别不平等、数字歧视等,揭示算法偏见,探讨如何在AI时代塑造公平、透明、包容的未来叙事。此外,它打破传统叙事框架,融合文本、声音、装置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邀请观众参与创作,共同构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艺术世界,开启新的观看与感知方式,对AI时代的感知秩序进行追问。

展览现场:未来感与科技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068012a1ee1fcaeb25c3665ac3ba8d2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639c2ebe0972a73a63c5a6605f7eef11.jp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17位(组)艺术家的25件作品以文本、声音、装置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错落分布。展厅宛如一个奇幻世界,观众穿梭其中,透过每件作品的“窗口”,窥见AI背后的真相与寓言。作品如《未来吟游者》的机器人装置、《机器人之殇》的艺术探讨,既展示艺术家与AI的双向合作,又审视社会问题,引发对AI时代感知秩序的深刻追问,让观众在技术与艺术的交织中重新思考人类与AI的关系。

策展人:容思玉 胡尹萍:你可以随时开始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索艺术、日常生活与未来想象的融合

2025年4月27日,胡尹萍个展“你可以随时开始”在UCCA沙丘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容思玉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037068b5dec92f057c7821959a504b1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995eeb0dd2fbf54367f4843db591a919.jpg

展览现场

展览以胡尹萍的“胡小芳”项目为核心,通过构建多个沉浸式展厅,呈现500余件场域特定作品,探索艺术、日常生活与未来想象的融合。展览模糊艺术与现实的界限,挑战传统劳动等级、作者身份与创意生产认知,强调共同创作理念,构建社会与艺术价值网络。标题寓意艺术创作对所有人开放,展览以集体创造力与关怀铺陈超越传统框架的叙事,展现创造性生活的无限可能。

展览现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迷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df619d54a84320eb5c7fbde8ae2b838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2a6a299be66b1089142b67bbf2ab419a.jp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宛如一个充满未来感与想象力的艺术迷宫,观众穿梭于多个沉浸式展厅,邂逅不同主题空间,如“生命力场”中,色彩斑斓、结构复杂的“毒蘑菇”在紫外光下闪烁,仿佛拥有生命;“未来植域”里,土豆从天而降,小麦生长在水边,以幽默的方式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记忆魂瓶”展厅,七个巨型“魂瓶”承载着参与者对七大洲神话的想象与诠释;“生命数据库”则展示116份编织档案,记录着“小芳共同体”成员的人生故事。这些作品不仅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现实与未来的界限,更通过集体创作展现了艺术推动变革的潜能。

策展人:策展团队 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以身体为媒介重新发现和表达自我

2025年4月27日,《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在苏州当代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活动策展团队策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313b258ce5d3ebe0ba057fa72a5e7ac.jpg

《抛去虚拟文字的真实接触》,苏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a1a5d8c1e3d65cdbdd7501c727cceb2.jpg

《一只铅笔》,覃谣

活动以行为艺术为媒介,打破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通过为期七天的沉浸式课程,引导学员以身体为媒介重新发现和表达自我。展览延续苏州当代美术馆“让艺术生长于日常”的理念,将艺术创作带入城市角落,打造“无边界美术馆”。特别面向银发人群,探索“从工具性身体到表达性身体”的转变,学员们的作品如《把爱传递给大家》《我们共享两小时》等,不仅呈现个体生命经验,也展现了行为艺术作为平等表达媒介的价值。最终,通过结课展演,学员们的行为艺术作品在舞蹈教室这一临时剧场中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勇气与创造力的艺术体验。

展览现场: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临时剧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660ea979fd3fc1ef81f67788a413c28e.jpg

《卷柏》,沈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555c18e4607dbd7ec3aa0c03c61695d.jpg

《关系》,张欣薇

活动现场,苏州工业园区北部市民中心A407舞蹈教室化身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临时剧场。学员们以身体、物品、空间与时间为语言,依次登台,呈现各自的故事。有人用重复的钩针编织“绽放”出一朵小花,有人用机械钟表与智能手机的对峙探索不同时代的时间感,还有人通过椅子上的百种姿势描绘词典中的定义与真实情绪之间的流动关系。这些作品的价值不在于“银发创作”的特殊性,而在于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平等的表达媒介,它不依赖专业的绘画技巧或舞蹈功底,只需要诚实的生命经验。演出现场充满了即兴元素,如不定时响起的钟声、表演者的突然离场、学员们的自发合唱,每一刻意外与观众的反应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策展人:郭赟 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从个体、社群到全球化角度探讨当代艺术关注问题

2025年4月30日,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郭赟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02bc17b791ca33efc9ff5b6e84e194c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f197ea314964b2d236883174a1651111.jpg

展厅现场

展览以“时间”为核心,通过“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呈现33位青年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形式。展览聚焦大时代下的环境变幻与思潮转向,从个体、社群到全球化角度探讨当代艺术关注的问题。策展人郭赟将其视为湾区艺术生态的切片,期望通过艺术现场表演、公共艺术沙龙、学术讲座和文献出版等多种形式,推动双年展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重要学术平台。

展览现场:充满沉浸式体验的艺术剧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d503d54f153cd906fc14428a33ca428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210ee29318aefb0b5081dd4b6517ff95.jpg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作品分布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2、3号展厅内,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沉浸式体验的艺术剧场。比如“时间剧场”单元以时间史的视野观照艺术的发生,展示了《梦想之梯》《艺术乐园》《发生在未来的远古爱情》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物理时间与情感时间在艺术上的不同形态。艺术家刘香林的行为艺术作品《一枚戒指》尤为引人注目,他用15天时间将一只啤酒瓶打磨成求婚戒指,重现了10年前的行为艺术,展现了艺术家对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游园惊奇”单元则重提艺术语言的探索,展示了《光粒跃迁》《森林深处》《解冻系列》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语言上有了新的尝试,反映了湾区的历史记忆与艺术家的真实处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