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贾蔼力的“悬念”世界

  
贾蔼力 (雅昌指数18) 作品

  “贾蔼力的作品,似乎都有着莫大的悬念,诉说着世界的不确定性。它们缘何出现?在做什么?将会走向何方?”这是大部分观者的观展体验。7月3日,“早安,世界——贾蔼力作品展”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展期延续至8月15日。

  偏爱巨幅画作

  贾蔼力习惯创作巨幅布油画,长度通常为5米或者6米。“这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一幅作品,有的甚至是几年,这很容易造成精神和体力上的透支,许多作品只画到一半就搁置了”,他坦言,“有时候头脑中的想法成熟了,但是付诸到具体的画面时,画笔却无法确切表现思想的状况,因此不得不花时间来找感觉”。

  从2008年冬天,贾蔼力开始在北京画一张6×15平方米的《我们来自世纪》。这种巨幅大画无论是从技术、身体、精神层面,还是想象力层面,都对画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今,《我们来自世纪》仍然没有完成,但是创造这样一件似乎没有终点的艺术作品,对于贾蔼力来说,揭示作品的创作内容和精神内涵更为重要。“在巨幅画作上,贾蔼力用这种对自我的挑战说服者观者相信他所描绘的想象王国,”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蔚说。

  回到绘画本身

  贾蔼力将自己的创作初衷归结于享受创作过程。“画家也好,观众也罢,很多人往往只看到画中的‘有’,而忽视画中的‘无’,很难再为‘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怦然心动”。

  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蔼力绘画创作的“素材”向观众展示了从产生创意到完成作品的整个过程,艺术家的构思、选材、创作等每个环节都得到了逐一的呈现。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照片资料、创作草图,甚至作者工作时所用的防毒面具。这些素材如同一个个小“拼图”,合在一起对创作过程做了完整的诠释,观众通过这些“拼图”,尽可能地走近绘画,读懂画的真实内涵。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地上铺着一张黑色地毯,观众坐在白色座垫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屏幕上正播放着不同的影像,或是艺术家的工作室,或是画展展览场景,或是艺术家走在荒地上的情景。

  “这是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策展人吴蔚说,“所有的作品都可以在这个影像中找到,观众能更好地理解整个绘画过程”。

作者:谢银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