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今日美术馆从最初单纯的美术馆建筑空间到现在的整体氛围的经营经过了怎样的过程?您是如何考虑美术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影响和互动的?
一座美术馆的建筑空间,确实能带给美术馆一个固有的气质与性格,就像今日,它是建筑在北京啤酒厂的原锅炉房上。改建的过程中,将原本工业遗留下的记忆与时代一并保存,选择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出于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至于如何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影响与互动,可能需要两点。一点就是观察,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如果像将一种文化植根于一个地域,可能细枝末节的深入要胜于大肆渲染。我们更希望将美术馆做成多重服务与文化结合的,更类似于生活所需的一种体验。这就包括书店,咖啡馆,礼品店这些延伸到生活品质的服务。这可能将建筑诠释的更完整。
2、目前今日美术馆的展览机制是怎样的,或者在往具体哪种模式上发展?策展人或策展团队是怎样一个选择标准?
由学者、评论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是美术馆学术活动的最高决策机构。我们会定期的召开学术会议,对美术馆的学术、教育、收藏的三方面环节进行分析与讨论,确定美术馆多元的学术指向,用以保证美术馆各个项目、活动的学术定位与品质。一般有好的策展方案,我们会分发到他们手中,而后开研讨会来评定。至于选择标准,最重要的是品质,这不是说一定要有名的艺术家,而是这个方案是否合适我们美术馆的定位,也是否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如果能达到普遍的统一,我们会安排时间来做进一步的工作。
3、请您介绍下今日美术馆的馆藏,以及如何参与、承载和发展它的公共性?
我们一直在强调“今日”的概念,就是更关注当代艺术,所以在馆藏方面也是涉及更多的当代艺术品。我们一般会有一个陈列展,常年展出,没半年,会选取新的藏品来展示,以将今日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学术上的理想传达出来。
4、作为一个民营的美术馆,在美术馆的运营中还面临着一个资金链的问题。今日美术馆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招商引资的模式,目前有哪些是长期合作的伙伴?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是怎样的?
对于经营民营美术馆,我们也是在慢慢探索的过程。而资金的来源,一般来自于品牌的赞助,而不是投资。因为投资是讲求回报的,而作为美术馆的身份,它本身是非营利机构,没有分成行为等等,赞助也出于对公益事业与文化事业的支持与理解。现在和我们合作都是一些国际品牌,包括万宝龙、奔驰、瑞信、马爹利等等对我们都有长期的支持。至于在选择伙伴上,我们尽量回避对展览品质有所倾向性要求的伙伴,这样能极大的规避掉对学术的影响。
5、最近曾经任职于《艺术世界》的田霏宇(Philip Tinari)将接替杰罗姆·桑斯(Jér^ome Sans)成为UCCA的新馆长,据说除了继续UCCA一贯的作风之外还会在出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作为一个美术馆长和《东方艺术》杂志的主编,您怎么美术馆和美术馆出版?您是以怎样的宗旨来做这些事情的?
不能否认,最初我接手美术馆,真的是出于对出版业的一种扩大的尝试。到今天,今日美术馆在出版上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们有自己的图书出版中心。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出版业的尴尬局面,在电子文字传播如此普及的时代,我们也在尝试新的传播途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