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沈周《溪山秋色》图

  沈石田《溪山秋色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予有幸得以鉴赏,此图为沈氏晚年之作,款识“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侧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故汝高装潢之素,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钤有朱文方形印“沈氏启南”,纸本墨色,高152厘米,宽51厘米,图中笔力爽劲,实处藏虚,粗枝大叶,疏松简朴,老辣淳厚浑古,长锋披麻中锋侧锋兼之,整散之笔互用,外坚劲而圆中带方又与元人尖笔斡拖画法有所不同,化繁求简,不加烘染,沙汀横笔拖出,水墨淡逸,秀润天真,山峦坡石之态出于健笔柔毫之中,如子久《富春山居图》一卷尾段之妙,于不经意处得其意趣,山峦苍苔横陈,焦墨圆点,色如柒黑,得吴镇及元人之长,笔姿圆润,布局空灵,山势雄伟,胸中藏丘壑与造化同根,苍劲含蓄,散笔疏线,溪水奔畅,声入悦耳,意趣天成,无限秋意,远山淡墨,青峦出岫,渺渺乎于岚烟秋暝之中更显自然之美造化之功。近景树木萧疏,三组分立,夹叶枯枝变化穿插,墨浓笔劲,各生姿态,山石质坚,长线勾勒,不见皴法,米点作苔,坡石连山,一老者信步漫游于山林之中,未作驻足赏秋之望,神态古貌,气息宁静而韵味弥真,为画中点睛之笔,纵观是轴为沈氏粗格之风,晚年成熟之作,潇洒之姿已不为现实景象所束缚,心源为法,体现出沈氏对水墨感悟与理解的最高境界。

  沈石田为明中期“吴门画派”之冠,取法董源、巨然及元四家,从他诸多传世作品看,知其早岁宗王蒙,中年师黄子久,晚来尤爱吴镇,得吴仲圭“圆润”二字,一生为之努力,黄宾虹评:“明代白石翁一生全在苍润二字用功”。李开先谓:“沈石田其原出于吴仲圭、王叔明,兼取南宗画派之长,有‘粗沈’、‘细沈’两种风格”。“细沈”少而精名贵,“粗沈”最能显示其迷人之风骚。清人钱杜云:“更有一种粗枝大叶”作品,亦此类《溪山秋色图》。沈周笔墨上承“南宗”而兼得“北派”,南宗以“韵”胜,笔姿“松秀圆润”,染痕积迭,“北派”骨力劲爽,刚劲挺拔,一气呵成。沈石田融南北两宗之技,苍茫浑厚与庄丽清润于一体,登堂夏圭入室元人,笔建皴筒,不加复墨,有“南韵北骨”之味,温厚淳朴。

  是图山色,气格高古,不与“细沈”同,沈氏“总揽唐宋之精作”,窥古贤之堂奥,出入董源、巨然宋人诸家之间,得目寓心,胸藏丘壑,自成大宗。

作者:张继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