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国绘事,山水画重意境,以心灵的法眼来感受大千世界,丈树寸荫奇峰岩石之变,皴擦点染,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一番新的格局,为艺苑增添锦绣,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无穷情趣。
是轴纵85厘米,横45厘米,纸本设色,藏南京博物馆,图中绘崇山层峦之势,古木丛生之态,茅舍人家,柴门初掩,隐现于秋林岩石之间,瀑布高挂,飞流泻玉,宛如缟练云山飞舞,水击岩石,回荡于天地之间,如听绍颂之美。山凹之中楼阁巍峨,烟云缥缈,树木山石巧夺造化,笔墨苍拙,意境浑古,气息渊雅,山高树远,杂草丛生,景物十分茂密幽深,山峦险壑变化无穷,曲径迂回悬崖峭壁之上,丹枫杂于青翠之间,人物神情生动。诗云:“苍翠凌天半,松风晨吹夕。飞泉悬树杪,清盘彻山陲,屋居摩崖立,花明倚硐披,剥苔看断碣,追旧起余思,游迹千年在,风规百世期,幸从清课后,笔砚亦相宜,露气引朝晖,疏村入翠微,路随流水转,人自半天归,树古藤偏坠,秋深雨渐稀。坐来诸境了,心事托天机”。款署庚子深秋,石溪残道人记写。诗中无限情怀表现出画家对人生的感悟,诗魂书骨,相得宜彰,寄托情感,阐发意境,妙趣无尽。评者云:“清湘构图,奇而能险,巧而能妙。石溪章法崇山繁密,稳而能妥”。以“高远”、“深远”之法经营位置,移步换影,迁思妙想,使群山重重迭迭山外有山,千态万状,变幻莫测,所谓:“尺寸千里,攒蹙累积”。尽悟得柳宗元八字妙诀,景物由远及近,立沙寸草,峻石奇峰,起伏取势之状,深邃意境,一番情怀,别有胸襟于笔下。清人华琳《南宗抉秘》论:“作画唯以丘壑最难,过庸不可,过奇不可,古人作画于通幅之中屈伸变幻,穿插映带,蜿蜒曲折,皆惨淡经营,然后落笔”。纵观鬓残此轴,登山远眺意境苍古。
清初四僧作画,弘仁清瘦枯疏,以线条平面装饰创出自家画貌,石涛笔墨淋漓恣肆,强调笔墨相合,八大简括凝练,夸张形象特征,石溪粗乱服,自有一种奇雄磊落之情致,不泥古人,主张抒发个性,而又能取鉴于传统,吸取巨然及元人之画格,受王蒙影响尤深,言:“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人之中得其心法者唯巨然一人也”。黄宾虹评:“石溪画作从元人入手,力追北宋,气尚遒劲,苍茫繁密,圆润浑厚,则近似沈周画路,山石多用披麻解索一类,实则从元人小锋斡拖的干笔皴擦变化中而来,用秃笔中锋干笔,笔迹得苍而毛,石纹纤细上能粗放,笔似不经意而拙处带巧,浑厚中见松秀,淡墨勾勒,重墨复加提神之,养其变化在于湿而能干,干又藏于湿处,少烘染,以朴拙线条立骨塑造万物之体,礁墨皴擦,渴墨破笔点苔,茂密是其特有的笔墨规律,用苔草以清脉络,增加气势,使画面精神为之一振,荒率苍茫之气皆从干笔中生”。自题:“拙画虽不及古人,迹不必古人可也”。秦祖永评:“笔墨苍莽奇古,境界妖娇奇辟,处处引人入胜”。清人潘正炜题《溪山无尽图》:“明季中以方外而善画者,首推清湘、石溪两人,同是方外人,而石溪画流传于世不及清湘十之一,岂则不懈临池,一则惜墨如金耶”,此《溪山无尽图》迭嶂则祖述山樵,平林则力追仲圭,溪山无尽画也无尽,较之清湘抗衡也”。曾熙也是在卷中题:“董巨尚圆,荆关尚方,董巨尚气,荆关尚骨,石溪道人当在明季董法盛行之时,独师荆关,故笔方而骨重,明季以来独立一帆也”。
鬓残(公元1612年——1692年)本姓刘,字解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电往道人等,武陵人(今湖南常德)。
作者:张继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