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渔庄秋霁图》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为倪氏画作中之大幅,树高二尺以上,树干挺拔株叶秀整,四面生枝,水墨干湿互用,苍秀疏淡,土坡皴法隽爽,长线粗笔,偶有干擦,远山淡抹,墨色变化,极有质感,全幅萧散之意充于画幅中,长题数行,为倪氏五十五岁时作,十八年后加诗跋,披麻皴转折带皴,是倪氏画风转入成熟之作,堪称精品。《容膝斋图》纸本,墨笔,纵74.7厘米,宽35.5厘米,款题:壬子岁七月五日云林写生。长题诗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轴以三段式阔远法构图,写江南春景,平远山水,近处折带皴,山石陂陀,胎息董源而自创新法,林木萧疏,干苍擦枯,墨色浓淡错综复杂,滋润浑厚,中段湖光波细,远处岫领遥岑,横于波际,天远水淼,一派倪氏画格。《幽涧寒松图》纸本,墨笔,纵59.9厘米,横5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秋署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 松,清阴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逍遥,笑言思与晤。逊学亲友秋暑辞亲,将事于役,因写幽 寒松并题五言以赠,亦若招隐之意云耳,七月十八日倪瓒”。此图为倪氏小幅精品,原赠周逊学,周氏秋署之际外出做官,倪瓒以此图相赠,并以长诗题画劝其早日归家,图中疏树远岫,平岗流泉,笔墨疏简简淡秀,意境萧疏荒寒,几处古苔墨浓,潺潺细流,更添无限诗境,于洁净处更有一格。《雨后空林图》纸本,设色,纵63.5厘米,横37.6厘米。款题: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去,独听钟声思冈然。戊申三月五日云林生写。此图于其他图卷相比,有所不同,青绿设色,构图丰富充满,为一河两岸式面貌,其坡石吸收了荆浩、关仝、李成笔意,枯树干挺枝疏,山峦起伏,飞泉高挂,苔痕墨重,笔法简逸,干湿浓淡互用,有意无意之间,达到了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虞山林壑图》纸本,墨笔,纵94.6厘米,横34.9厘米,款题:“陈蕃悬榻处,徐孺过门时,甘洌方游井,荒凉虞仲祠,看云聊弄翰,把酒更题诗,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辛亥年十二月十三日,访伯琬高士,因写虞山林壑,并题五言,以纪来游倪瓒”。此图为倪氏七十一岁时作品,笔黑简淡洁净,树木疏密恰到好处,老干枝梢,生动自然,远岫近坡淡墨干笔皴染较多,横点作苔,苍古圆润,折带春笔姿丰富从造化中来,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过从美国,访问大都会博物馆,获观此图,留有深刻之印象。《秋亭嘉树图》纸本,墨笔,纵134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以折带皴横笔点苔,树木疏松,逸态俊美,造境荒寒,意趣淡雅,为倪氏传世妙迹。《水竹居图》纸本,设色,纵48厘米,横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墨笔设色,绘江南初秋景色,远岫平林,湖光山色,溪水渚波,坡上杂树五株,树后茅舍丛篁,画法谨严,圆润浑厚,承董源、巨然之法,参两家妙谛,为倪氏中年时期杰作,款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高进道过余林下,为意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象图此,并赋诗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窗惊宿鸟,诗成洗研漫游鱼。倪瓒题”。朱文一方“倪瓒镇氏”。《梧竹秀石图》,纸本,墨笔,纵95.8厘米,横3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贞居道师将经常熟山中访王君章高士,余因写梧竹秀石奉寄仲素孝廉,并赋诗云:“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声入座寒。想得此时窗户暖,果园扑栗紫团团。倪瓒”。此图写高梧疏竹,湖石平坡,泼写苍润淋漓之像,是倪氏作品少见之作。竹分浓淡,疏密变化,梧树枯拙,叶茂而苍润,读来犹感意趣天成。张雨诗云:“青桐阴下一株石,四棹来看雪未消。展图仿佛云林影,肯向灯前玩楚腰。并跋云:元镇写此纸,附老仆至蒲轩,即景书图上,雨”。倪氏传世作品,《竹枝图卷》《江亭秋色图》《紫芝山房图》《汀树遥岑图》《怪石丛篁图》《松林亭子图》等,未观不与品评。
倪瓒,字镇,字云林,号,朱阳馆主、萧闲仙卿、海岳居士、幻霞子、如幻居士、无住庵主、懒瓒、奚玄朗、沧浪漫士、荆蛮民、曲全叟等,江南吴锡人,生于元成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正月十七日,幼父逝,由兄抚养长大,家资富足,中年母逝,打击极重,园中有“请閟阁”藏书画子集数千卷,“云林堂”,“萧闲仙馆”,“朱阳宾馆”“ 雪鹤洞”“海岳翁书画轩”等建筑物,显见倪氏富甲一方,倪镇在五十岁后弃家隐遁太湖之中,二十年来之久,其因在公粮缺欠,常被押去官衙,加以拘禁。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江南秩序安定,倪镇才从太湖回归故乡,寄住在亲戚邹惟高家,于十一月十一日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葬江阴司理,长乐王宾撰《元处士云林倪先生旅葬墓志铭》,后改葬无锡芙蓉山主坟,由苏州周南老写《元外士云先生墓志铭》,张端写了《元林先生墓表》,倪氏平生交友严密,知交有张伯雨、陆静远、虞胜伯、周正道、陈步方、周南老、黄公望、王蒙、王觉轩父子,全坛张氏兄弟,苏州陈维寅、维允兄弟等。倪云林称诗书画三绝,他们诗篇杨维祯评:“元镇诗材力似腐而风致近古”。腐指才气还欠雄健,但风格已很古雅。张端说:“可作诗画,自成一家,潇洒凝脱,卷非出于人为者”。
周南老评:“诗法既变,而以清新尚,莫克究古雅,处士之诗,不求之而自理致冲淡萧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说明倪氏诗不能以格律来衡量。但其意趣风格却也是十分高雅的,其绘画渊学于家藏,承董源、李成、关仝、郭熙诸家,后得造化妙谛,变披麻于折带皴,创意境萧疏荒淡清远之景,自成一格,石法树木秀峭,以则锋写出,明人王世贞《艺苑巵言》说:“元镇极简雅,似嫩而苍,宋人易摹,元人难摹,元人犹可学,独元镇不可学也”。倪氏画笔妙在有意无意,若淡若疏之间,画格为后世可推崇。元王绂学得倪氏真髓,明人沈周、文徵、晚董其昌、程嘉燧酷爱倪画,从中受益,形成风格,清初“四王吴恽”诸家,得倪家画法,特别是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二人,研习深入,成就斐然,弘仁得其法亦创新格,倪瓒以画名隆誉元季四家之中,为后世推崇,一代宗师。
元季画坛,诸家风流,各领千秋。初有钱舜举、赵松雪,高克恭三家开元画之风气,后有黄子久、吴仲圭、王蒙、倪云林、四家鼎立,影响画坛,其中本文还有末提极的诸多名家。因时间关系,不以品评。此次应巴黎大学之邀,略述我国元代绘画及诸家作品风格庋藏情况,是很愉快的事情,谨此向研究中华艺术的专家学者们作引玉之言。
作者:张继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