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团扇,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6厘米,于辽宁博物馆藏。我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该馆获观此图,留有文字,记述品鉴心得。图中绘苍松两株,高耸挺拔,老干虬枝,针叶茂密,翠盖荫浓,周围杂树丛生,枝条繁茂,近处巨石苍岩,枫树根发于巨岩凹凸处,崖后屋舍造型精微,线条劲直,略加淡染,崖前落叶泉涌,疏密成趣,屋内老者读易沉思,有未解之疑。童子立于屋内侍听候命,神态生动,屋外短篱柴门虚掩,篱边草木竹丛得造化之姿,趣味横生,花清染石,质感苔痕具妙,近处江水辽阔,水纹波环,笔法生动,远山隐藏江雾迷漫之中,远岸淡墨横扫,近处多见矶石,比李唐山水又增秀润。作品《罗汉图》绢本,设色,纵117厘米,横5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图》绢本,纵41.3厘米,横6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林纵牧图》绢本,设色,纵96.3厘米,横4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瑶池献寿图》绢本,纵198.7厘米,横109.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猿猴献果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书开喜丁卯,即1207年。
刘松年,钱塘人(中国浙江杭州),居清波门,时称“暗门刘”,是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宫廷画家,其师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因此刘氏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李唐对他的山水人物画,起到了极大影响。
马远《梅石溪凫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7厘米,横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一件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小品,可谓“江南小景”的典型样式。画溪塘一角,红白山桃,横斜出崖,溪水清澈,涟漪晃荡,大小群凫,飞集戏游,一派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山石以浓淡大斧劈皴,坡石则以淡墨勾染,野桃根干虬曲,俯伸拖枝一直探向水面,含笑呼应,赋予诗意,有春溪水暖之境。
传世作品《踏歌行》绢本,水墨,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华灯待宴图》绢本,淡设色,纵125.6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雪滩双鹭图》,绢本,淡设色,纵60厘米,横3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径春行图》绢本,淡设色,纵27.3厘米,描7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晓雪山行图》绢本,淡设色,纵31.2厘米,横4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洞庭风细》《秋水回波》《层波叠浪》《长江万顷》绢本,浅设色,每段各纵26.8厘米,横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对月图》绢本,淡设色,纵149.7厘米,横78.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香诗思图》绢本,设色,团扇,纵25.5厘米,横25.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下闲吟图》团扇,绢本,淡设色,纵24.5厘米,横24.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根据清代历鹗所编的“南宋画院录”及历史收藏家与鉴赏家跋语的记录,马氏的传世作品还是很丰富的,人物作品有《三教图》《三仙传道图》《老子图》《钟馗移家图》《列子御风图》《孝经图》《商山四皓图》《渊明赏菊图》《和靖观梅图》《旗亭记曲图》《宫苑乞巧图》《踏歌图》《临江村社会图》。山水画《春山行乐图》《四景图》《四题图》《松泉图卷》《汉宫春晓图》《潇湘八景图》《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四景图》《秋江垂钓图》《虚亭渔笛图》花鸟画《写生花图》《折枝花图》《水墨花图》《竹鹤图》《荼縻黄葵图》《莲塘白鹭图》《梅花册》等。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中国山西永济),出生钱塘(中国浙江杭州),曾祖贲、祖兴祖、父世荣、伯公显、兄逵,均为画院待诏,马氏承家学,山水后师李唐能创新格,以峭拔简括见长,下笔遒劲严峻,设色清润,世称“马一角”,兼精人物、花鸟、山水尤为隆誉,与夏圭并称“马夏”,与李唐、刘松年并誉南宋四家。《格古要论》云: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望,此边角之景也。《曝书亭集》:“马远水墨西湖,画不满幅,人号马一角”。《山水家法》云:“人谓马远全事边角,乃未多见也,江浙间有峭壁大嶂,则主山屹立,浦溆萦回,长林瀑布,互相掩映,且如远山低平处,略见水口,苍茫处微露塔尘,此全境也。”马氏笔法高简而有力,工细清劲,画法沉雄古雅,《存诚堂集》云:“清古数笔而神致完备”。《珊瑚网》:“墨气淡荡,洒然出尘。”山石皴为“大斧劈”。墨凝重,并常利用色浓淡来对比表现烟云掩映之气氛。《西湖志全》:“马远树多,斜科偃赛,至今园丁结法,犹称马远云”。《王概画传》:“马远松多作瘦硬如屈铁状,间作破笔,最有丰至,古所蔚然”。
马远花鸟人物创作成就也很高,陈衍题马氏《梨花园》跋云:“尤有家学,于山水、花卉、翎毛、人物、皆变化古迹,自成一家”。
夏圭《溪山清远图》纸本,长卷,水墨,纵456厘米,横88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为夏禹玉传世巨迹,以高远平远之法构成全卷真境。深山溪水,峰峦相接,全无堆砌拼凑之感,内容充实,意境空灵疏秀,笔法疏简清瘦,以大斧劈皴画巨岩,块面分明,勾斫有力,干墨湿染,浓淡交织,无不潇洒自如,丛林屋舍人物、舟桥、溪流等等,表现出自然之美。
夏圭南宋杰出画家,风格与马远接近,《珊瑚网》记载:“夏圭学李唐”。《妮古录》:“夏圭师李唐,米元晖拖泥带水皴”。《西湖志余》:“夏圭雪景学范宽,可见夏氏虽与马远近,又别豀径。人物画非同凡响,虽无传本,但在当时,留下了许多名迹,据《南宋画院录》载,《名山藏书图》《灞浐微行图》《南宫避风图》《张陵叱剑图》《灵武分兵图》《右军洗砚图》。山水有八十余帧。清《石渠宝笈》(包括续编和三编)中著录有卷画大幅十一件,《江山佳胜图》《长江万里图》绢本,设色,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山无尽图》《秋江风雨图》《钱塘秋潮图》绢本,设色,纵25.2厘米,横25.6厘米,苏州博物馆藏。《梧竹溪堂图》绢本,纵23厘米,横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雪堂客话图》绢本,设色,纵28.3厘米,横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景图》绢本,设色,纵24.6厘米,横25.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溪泛月图》绢本,设色,纵24.7厘米,横2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湖柳艇图》绢本,淡设色,纵107.2厘米,横59.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别有册页小品未记。夏氏以描绘风、雪、烟、雨中的江湖景色为多。又擅长画手卷最为称绝。
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宋宁宗(公元1195-1125年),画院特诏,“赐金节”,与马远大致同时人。
贾师古《岩关古寺图》册页,绢本, 淡设色,纵26.4厘米,横26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意境,夜幕将尽,夕阳余辉,构图与马远“一角”相同。山石皴法,杂用短钉头,长括铁,小斧劈,石块崚嶒坚凝,山端耸有罗汉青松及古杉树,坡满山草,通幅上色,染以汁绿,山石的中央一段巧用赭石,于森然之中含有媚柔之态,为独匠之处。
贾师古,南宋画家,汴京(中国河南开封人),善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1131-1162)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有闲逸自在之状。
梁楷《雪景山水图》绢本,水墨,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日本国立博物馆藏,我于2003年5月访问该馆,获观此图,是轴描写两个身穿白色披风、头带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在山谷之中的情景,水边两棵老树,苍干虬曲,疏叶残枝,冰山雪峰,意境荒寒,山石皴少,簇点密林,淡墨渲染映衬出白雪皑皑隆冬萧瑟之景。
梁楷为南宋杰出的画家,传世作品《芙蓉水鸟图》,绢本,设色,纵25.1厘米,横25.1厘米,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秋柳飞鸦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八高僧故事图》上海博物馆收藏,《释迦出山图》日本国立博物馆收藏,背景树石,承李唐画法,造型严谨与减笔作品不同。
梁楷,祖籍东平,(今中国山东东平)祖上做过东平相国,梁氏生活在南宋中叶,宁宗赵扩朝任画院待诏,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擅白描与泼墨技法,夏文彦《图绘宝鉴》云:“院人见精妙之笔,无不敬伏”。根据夏氏此语,梁楷受院人无不敬伏之笔决非减笔画,应是严谨工细画格。
作者:张继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