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杨:张先生请您谈谈这个课题。
张:我认为“画家修养”这一课题,是当代画家应该思考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是很重要的,文化承传是必须的,修养不够画意又如何有深邃的内函,趣寡而泛神,境界就更谈不上了,技法易学,熟了也就俗了,真正的笔姿“妙在生熟之间”,生熟之间需要很好的把握,这种把握是心境修为所致而绝非技法熟炼所能达到的。
中国画的内函是什么呢? 画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才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的,我认为画家首先读书,对民族文化内函及其精神要深入研究与理解,古代画家是文士或是学者,今天的画家身份变了,变了不怕,这是时代使然,怕的是我们不去学习,只要努力读书学习,我想最终是会有所作为的。
中国五千年文化悠久而灿烂,先贤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永远学习进步的食粮,我们必须认真的加以整理从中获得滋养,丰富自已,这是艺术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也可以说是一则不变的真理,我们继承的多未来发展的空间也就会更加广扩与长远,在学习中如对:小学、经学、子集诸类的研究,是完善自已绘画内函意境及对民族文化继承发杨以及文脉沿续惟一途径,是作品达到内函深邃与意境品格完美的最终完成。
杨:张先生请您谈淡画家修养的具体内容。
张:这个课题很宽广,但我认为画家一定要养博大胸怀浩然之气书卷之气,让自已心斋宁静而后幻梦象外游艺于物中,踏星河之波又不失法度理在规矩之内,而后才可体悟笔墨气韵之妙,回归道法自然之境,作品透出民族精神,人格魅力,这便是中国画的内函于艺术家的修养。
杨:中国画与西画的不同处,二者能否结合完美?请张先生您谈一下。
张:中国画是用心来感受世界、感受万物,中国画包容了整个宇宙万物的气息,它是本民族文化的缩影,与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
中国画是画家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气息是他人无法比拟的,所以修养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有的画作看一眼就不愿再看了,什么原因呢? 可能这幅画笔墨技法还能说的过去,而不愿再次欣赏的主要原因不是笔墨问题而是气息问题,气息直接反映出画家的修养,中国画妙处在于技法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与纯正的气息完美结合,这种气息是不受时间空间所限至,甚至用语言都难以描述,于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笔墨妙处为上承之作,技法己不是问题了,是修养的事,法随心变,所以说修养应是画家毕生追求的。
杨:张先生您是位学者、书画鉴定家、画家,您认为书画鉴赏对绘画学习有着什么样的帮助?
张:鉴定须要丰富的知识,应该说是集诸学后方可进行的一项工作,如:对小学、史学、经学、美术史学、服饰学、动植物学、昆虫鸟禽学等等的研究,如果不能参学精微就不能为鉴定作品的真膺打下基础。
我在近三十年的鉴赏学习中,对古贤留下来的书画作品感受很多,有参悟所得之乐,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有所表现出来,这是我在绘画学习中的偏得,画家鉴赏不精对绘画学习是有一定影响,而且影响很大,鉴赏就是学习是诸多知识的积累,是积淀修养不可缺少的过程,故此画家当在这方面下功夫,这是经验之谈,进步的途径。
杨:张先生您经常在国外大学讲学,您认为未来中国画在国际艺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在域外被更多的关注吗?
张:东西绘画艺术作品的对比是文化上的差异,汉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力的增强,相信不久将来汉学必定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汉语会成为国际社会一种新的交流勾通语言,当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理解了她的全部文化内函时,艺术作品也随之被认同,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认为民族的便是世界最精彩的,所以我们要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展现给全人类是我们自已独特的艺术语言,这是我们中国艺术家要永恒追求的。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