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心灵的迹化——读王林森的山水画

  山水画发展至今天,虽然门类百出,表现繁多,然而使其能如此繁荣兴盛并居于其他艺术门类之上的根本原因,则是其始终恪守了一个核心——山水画乃是心画,是创作者的心灵、笔墨与山川自然相契,充满着丰沛情感的艺术种类。把握了这一点,山水画的创作才可窥堂奥。

  王林森先生作为一位公务繁忙的领导,能在百忙中创作出这么多山水画并开办个展,其所付出的努力与所收获的喜悦是远远超出职业画家们的,而其作品的表现力在某种层面而言也比职业画家的作品有着更丰富的情趣。而要解读这丰富的内涵,便要体察王林森艺术创作中的两种心迹。

  这第一个心迹便是萦魂绕梦的绘画情结。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三个『之』是三种境界。知之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好之可以通过习惯养成,而乐之则非是所谓前世的夙愿、心底的欢喜不可。王林森自幼喜欢绘画,而这种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在年青时,他曾有过短暂的机会与书画结缘;然而随着工作性质的改变,案牍劳形、主政一方成为数十年的生涯,但这并没有泯灭他的追求,相反却更强化了他心中的情怀。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寻师访家、研墨挥笔,甚而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其中的辛劳是职业画家都惧惮的,而支撑他浸润其中而不觉其苦的原因正是那儿时的梦想与情结。这份情结在他的笔端流淌,化作矫变的笔线与五彩的墨色,使他的山水画无不呈现着或清快、或热烈、或浓酽、或质朴的风貌,充满着对自然的讴歌与赞美。

  第二个心迹则是仁智胸怀的体达。作为一门有着独特表现语境与审美理想的艺术,山水画一直占据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殿堂。前人于此的表现可说是尽善尽美。然而,作为审美的倾向而言,中国山水画更多呈现的是荒野气、隐逸气、院派气,而士夫气与庙堂气则稍逊。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山水之乐乃是吐纳万物、涵泳深机的一种智慧。王林森先生作为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于宏观事物的认知有着职业画家所不及的境界,他选择山水画作为自己的艺术领域,与其说是兴趣的选择,莫若说是他深厚的胸怀需要山水画的涵养。也因此,他的作品多写绘其所工作过地方的山川自然,那儿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勺,无不浸染着他长期奋斗与奉献过的汗水与智慧,如井冈山、鄱阳湖、龙虎山等。这澹淡深远的仁智之美的尽善表达不就是前人崇极的士夫气与庙堂气吗?而这也正是王林森先生的目标。

  石涛画语云:『夫画者,从于心也。』当创作者心灵中那最纯粹的体悟沈潜于笔墨中后,艺术就是心迹的物化。毫无疑问,王林森先生所独具的这两种心迹便是他山水画艺术的真谛所在。

  原载于《江西美术》二0一一年第一期

  (作者系江西省美协常务理事、荣宝斋南昌经销店总经理)

作者:何如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