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淡雅 意远 情深

  牛朝先生生于长于陕北那那连绵起伏、萧瑟苍茫、一望无艮的黄土高原,滔滔的黄河从家门前蜿蜒东流而去,雄浑壮美的黄河以及黄土文化滋养成了他的大气与豪情。牛朝先生长期浸淫于传统文化的境界中,读诗、赏画、听琴、观弈,这些传统士人的修习行为,慢慢的滋养了他空灵、雅逸的个性。为之,便塑造出牛朝那平实与空灵的性格,也造就了他集宏厚大气与典雅工逸的画风。近日,记者在北京有幸专访了国画名家牛朝先生

  一个游走于艺路上的行者

  据业内有关专家说牛朝是个很有才情的人,其艺术气息很纯正。的确如此,从牛朝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率真、纯正的艺术才气。这种气息亦可以说于当今时代,少之甚少,确属难得在信息时代的高速度、快节奏、工业化的列车上,喧嚣与繁闹早已成为都市生活中摆脱不掉的常态。置身其间,岂能不染?更何况在这走马灯似的所谓的文艺圈,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般的所谓中国当代画匠,显然难以避免此种的浮躁心态和希图功利,从而引发了人生竟逐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扰。想要保持传统中国画家那种清、和、静、雅的状态和心绪确实是不容易的。然而牛朝却做到了,他说,我从道家师祖老子那里读到道法自然从诗佛王维那里读到宁静淡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前,年仅为十几岁孩子的牛朝,自打第一次见到芥子园画谱,就对花卉翎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无师自通的他开始了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当今天我们翻看他那二十多年前临摹的一本花鸟虫卉,不只惊叹于他的勤奋,更惊愕于他绘画的天赋和才情。“苦练出硬功,韧劲事竟成。”牛朝自打小起就有一股子不怕苦、肯吃苦、以苦为甜、以苦为梯的劲头,换来的是他在传统绘画造诣上的突飞猛进.

  可是,命运总是和他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当牛朝踏入工作岗位时,却是以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在严谨、理性的法律服务工作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心爱的绘画艺术创作,不仅将画画当作调节单调生活的“七巧板”,而且视为砥砺人生的“七彩桥”。他的学养,他的眼光,他的文学功力,他的艺术涵养,他的哲学素养都是在此时一步一步塑成的。小河汇集成大川,高楼始于耒土。一个画家的技术性功底固然重要,比如说技巧、学派如何等,但一个画家作品的内涵丰富不丰富,厚度怎么样,含量高不高,绝对不是斤斤计较于画本身的、形而下的东西。通过他的画,我们能看到他学养的深度、厚度和人格魅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牛朝即将成为法律界的知名律师时,他却和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时他却用一个从容的转身,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才情,去抒写另一片人生天地,去创作属于自己心中的山水,用作品去彰显滚滚红尘中的一种不俗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的数年间,牛朝以饱满的激情创作出一批批简疏、淡雅的作品,大大地彰显出在当下这个时代一个艺术高雅情调画家的难能可贵。他曾这样讲:“喧嚣、纷扰的世界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一个身处繁华都市的隐者

  曾几何时,牛朝先生从家乡黄河岸边一路迤俪走来,天生骨子里有着朴实憨厚的情怀。他凡事皆付注于真情实感,一招一势中,一皴一点间,可见牛朝画出的是认真和虔诚。在牛朝的工作室,他的骨子里,始终坚信自己的一个艺术主张——那就是面对神圣的艺术创作追求,必须持之恒远地于一种工整的、细致的、严谨的美的态度。

  都说:知人易,自知难。尤其是搞艺术创作的人,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且勇于承认,积极弥补,就更加难能可贵了。牛朝就是这样的人,他坦承,自己由于受专业教育的限制,早年没有很好地参加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因此,他便一门心思地在传统的诗词歌赋方面补充营养。为此,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潜心补习,在长期积淀。

  在当下的艺术圈子里,相互戴高帽子、彼此吹捧几句,似乎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反之,一个有了艺术成就的人,倘若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或者不同意见能够冷静对待,诚心接受,并且从中汲取教益,真正是不简单了。或许,这便是牛朝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绘画走向高质量、高标准、高境界的必然。

  有耕耘,定就会有收获。牛朝先生从黄河岸边一路走来,由一个粗懂笔墨的门外汉,到一位卓有艺术建树和造诣的国画家,他完成了人生意义上的最大蜕变,然而,不变的是他的赤子情怀和孜孜求索,还有,他给予人们的印象——精致、简练,雅逸。友人说,他总是以一种周密的思考和最简约、最明确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一种细腻的美感。牛朝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贯追求和谐和沉静之美。他常常描绘出一种清淡、静谧、温婉的境界,令人神往。

  他尊传统,更注重创新,

  作品在构思和立意上独具慧眼,独辟蹊径崇尚自然,常常没有很明确的指向,然而更引发观者一种莫明的感触和思考,同时也就给观者留下了更自由的艺术欣赏空间。

  一位胸藏万千丘壑的智者

  记得一著名美术评论家曾告诉我讲,牛朝是“北人南画”。不错,牛朝的画风颇有江南山水的空灵和意韵,他是个造诣颇高、工写兼能的画家。作为一个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画种,工笔画具有典雅、绚丽、精整、工美的品调。然工笔画从构思立意到创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也使众多画者望而却步、知难而不为。牛朝则以自己不改初衷的审美追求与坚韧的耐力跋涉在这寻幽探奇的崎岖路上。遥想当年那厚厚的数以百计的临摹稿,造型竟如此精准。这对于当年一个没有接受任何美术训练十六七岁的人来讲,无疑是自具天赋才禀的。从那时起,牛朝就坚定一个方向,秉承自己的绘画理念,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后来,牛朝修业完成于中央美院,并曾对现代重彩色做过较深入而持久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乃至后来客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都说明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勤奋与天赋,乃至但他最终淘滤出的作品呈现出庄重、正大的审美取向。

  可以这样讲,简雅与空灵成为牛朝绘画作品最主要的特点。中国文人画尚简的风格,在牛朝的创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牛朝的许多作品简到的极致,往往二枝残荷、一束野草、一只孤鸟即构成一画。作品中从没有充塞的铺陈,也没有繁冗的境物,笔墨寥寥、清练精当。这不只展示了一种绘画风格,更体现了一种品调和境界,似有禅学的“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的意境。画风的要而不繁,素朴简约使作品更显意境萧远,情趣弥深。显然,牛朝是深悟古人笔愈简而意愈长这一艺术规律的,因此,他所经营的每幅作品都点到为止,直所谓“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惜墨如金”,从而给观赏者留下了冥思幻想的审美空间。

  应该说中国画尚简的美学境界“乃从千锤百练中来,非率尔操觚者所能做到,徜若没有创作经验,不解笔墨甘苦,就很容易把疏淡等同于枯死。”所以说,牛朝尚简的画风并非便宜所得之境,这首先是建立在他之创作重意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画艺术崇高意境不单纯是一种美学上的理论,更重要的它是中国绘画创作实践的总结。在当代的中青年画家中,由于改革开放后,中西艺术的碰撞,一类画家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脱离了中国画学的传统精神,也有一类在继承传统中陷入陈陈相因、泥古不化的泥沼中,还有一类在创作中陷入自然形象的束缚中,形似重于神似状物高于达意,难以在作品中表现出主观个性的精神风采。牛朝在这几点上,是有清醒认识的。他既没有以西代中,也没有泥古不出,更没有把自己僵锁在自然主义的框体中。也许是自具灵明之心,他创作初始,就注意在每幅画的构思上惨淡经营,下足功夫。从构图的安排到笔墨的表现,一直到画面后期的整合,他力求使画面彰显一种意趣而不仅仅是一个境观而已,他也绝不重复别人或重复自己,力求每幅作品匠心独运,心裁别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牛朝在创意与尚意的表现过程中,除掌握了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外,在他的画中还大量借鉴了现代构成的理念和手法。从他的作品《静观》、《栖》等,我们都可看到这种现代构成与他创作的密切结合,这就使他的工笔画在意境的表达上不仅仅是停留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习惯上,它已有了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新的审美视觉感受。在这一点上,牛朝的创作源于他对物象构成的敏感,他的思绪会常常沉浸在一种类式几何图形重叠的图境的想象中。但他最终落于画面的萧疏清旷、典雅精简却是东方情调的,是中国绘画精神的,并且透发出淡淡的古典意趣。

  对美感的挖掘是一个艺术家的天职。牛朝先生始终把握这作为一个画家最本源的充实。他并不忽视对生活的观察,也常于一花一木之小物事中体悟深邃境界,于平淡中感悟美的意蕴。作画之余,他读书、练字、刻石,兴致发时也常有古体诗文咏出。可以想见一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画家当然情致高迈,也当然能渐行渐远走进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期待着国画家牛朝更多的佳作早日面世!

作者:海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