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风景深处的生命存在

  读孙志纯的水彩画,会油然而起一种感动,那感动来自风景深处,或昂扬,或深沉,或热烈,或孤寂……一时,我觉得那不是画,不是风景,而是一处处曾经的人生和一幅幅无法抹去的生命印记。

  我有些偏爱他描绘森林的那些画作。比如《野山》, 展现在面前的就是一处平平常常的荒山野坡,谈不上什么奇特的景致。但这里有生命,有生活。浑黄的土坡,杂生的树、倒伏的树,交织成一幅自然界生生死死,此兴彼伏的图景,这是生命的常态,也是生命的真谛。

  《林中曲》是一曲森林的赞歌。生命的悲欣荣枯,被无言的大森林描绘得如此动情。一棵大树訇然倒地。它曾是那样伟岸、挺拔,风起时,那高高扬起的树冠,像树海里一叶犁浪的翠帆。而现在,长长的身躯挺得笔直,如同一位决斗而死的刚烈勇士,神色安详、无怨无艾地躺在众树之中。如茵的绿草层层环绕着它,那是森林对它的礼赞。

  《池塘秋色》以五彩斑斓的色调,写尽了池塘风姿绰约的秋韵。黄绿蓝各种色彩相间互映,杂染生波。那颜色里揉进了云彩,揉进了森林,揉进了日月星辰,也揉进了生命的原色。蓝天、白云,还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经秋霜浸染过的树,都争相将自己的倒影印入水面。它们使得静默的池水忽然有了生气,有了倾诉的欲望。池水轻轻地漾动着,于是,池边的树、天际的云、似乎都在静静地倾听湖波的絮语,那是关于生和死的对话,是关于现实和梦幻的交流,是关于昨天和今天的问答。

  《晨雾》展现的是一个短暂而深刻的自然景象。雾气袭来,且愈来愈浓。树林在雾中惊恐万状,雾则显露狰狞,一大团一大团灰色的躯体,弄形作态,恣意穿行在树林中,如入无人之境。这挥之不去的如同梦魇般的一幕,竟使人压抑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森林中不同的生命形态,总会引起孙志纯的关注。《秋色》演绎的是一段残秋:褪尽了绿叶的树们无助地向天空伸出手臂,似乎听得见它们的深切呼唤。它们知道,秋天仅仅是开始,秋之后,还有漫漫长冬。这是季候中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但这空白里还蛰伏着一个美丽的等待,让人为之凝思,为之感动。

  《老巷》中藏着一个长长的故事。灰蒙蒙的天空,淡淡的斜阳照着斑驳的围墙,这是徽州一条普普通通的老巷。高峻的马头墙下,街巷却是这般狭窄、弯曲;而铺在街巷上的则大多是鹅卵石,坚硬、质朴、沉着。看着这古街巷道,似乎听得见石板路上传来橐橐的脚步声,心头油然而生一层古意。这情景总令我想象三百年前的一个少年郎正打着一把油纸伞,背着青布包袱,怀揣几两纹银,抬眼看一阵灰色的天空,又望一眼渐行渐远的老屋,脚步犹犹豫豫,厚厚的布底鞋轻轻地刮擦着鹅卵石路面,发出脆生生的响声。

  就这样,一帮又一帮的徽州少年离开熟悉的家园,他们总是从自家门前的鹅卵石道起步,直到他们腰缠万贯,坐着大轿还乡。他们在家乡起大宅、建学堂、造花园、修祠堂,但谁也没有想过,要把这曲曲弯弯的巷道拓宽取直。也许他们格外敬畏这条最初走向人生的道路,也许,对他们来说,弯曲的巷道更像一条自己人生的轨迹。留着它,既是对少年时光的深情怀念,也是告诉子孙后代最好的方式。

  这是孙志纯水彩画中的风景,更是风景中的一段段人生。

  关于水彩画,孙志纯有这样精辟的描述:“西方的水彩画也讲意境,但他们的意境多数是一种‘实境’,追求的是透视空间和色彩冷暖推移的实境。而中国画的意境更强调‘虚境’,用参悟和凝神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之美,体味山水的意境。正如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这段话似乎也可以作为孙志纯大写意水彩画的诠释。

  感谢自然,感谢生命,让我们可以在毫无遮掩的风景面前遐想一番、兴奋一阵抑或叹息一声。

作者:黄文山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