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推荐人王春辰谈高思桦:敏锐地发现绘画之美

2014-10-11 10:23

导读:高思桦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的是古典写实绘画,本科的毕业作品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到了研究生阶段,在经过这十多年对绘画的学习和思考,却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无所适从:不是不会画了,而是再怎么画,看着也不像自己的东西;走重复的绘画路不愿意,抄袭流行的套路更不愿,但自己对绘画的感觉又强烈地呼唤着自己对绘画还是要做一番事情的。怎么画呢?画什么呢?这是所有探索绘画的人都思考的。

《夜阑人静》120cm x 150cm x 2 布面丙烯 2013

做研究、做批评,通常都有很多模式或规定的术语,也有很多成熟的风格、类型来套用,甚至对绘画有着高度技术化的期待。在现代西方绘画里,对语言的探讨,已经层出不穷,多姿多彩,数不胜数。这些熟知的绘画,无论哪一类,从表现到抽象、从深刻到观念、从无形到有形、从视觉到图像,应有尽有。我们也是习惯性以这些绘画模板来看待今天各种面对的绘画。

这里静悄悄》 60cm x 80cm x 2 布面丙烯 2013

《春意阑珊》100cm x 120cm x 2 布面丙烯 2014

高思桦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的是古典写实绘画,本科的毕业作品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到了研究生阶段,在经过这十多年对绘画的学习和思考,却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无所适从:不是不会画了,而是再怎么画,看着也不像自己的东西;走重复的绘画路不愿意,抄袭流行的套路更不愿,但自己对绘画的感觉又强烈地呼唤着自己对绘画还是要做一番事情的。怎么画呢?画什么呢?这是所有探索绘画的人都思考的。

《新年吉祥》100cm x 120cm x 2 布面丙烯 2014

最初,看到她这种方式的画没有觉得有特别之处,以为又是不深刻的绘画。而且最开始的一张画也看不出什么特点来,但对于作为研究自己绘画方法的高思桦来说,她觉得这种方法挺好,也是她们学习当中较少这样做的。对此,她有自己的想法,一是不想用社会化图像去印证哪一类符号学,她只是想最简单地找一些生活里很朴素的东西来画一画。于是,她发现每天穿行在花家地小区,都遇到铁艺大门,对称、富有图案感,很有视觉的表现可能性。由此,她发现,原来现在的建筑里、家装里或庭院大门都有非常多的这种铁艺,它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既然我们讲艺术来自生活,为什么这些日常有的铁艺不能入画呢?而且其构成已经有了日常的审美印迹在里面,完全可以转化到画布上。其次是寻找新的绘画结构和构成,她从浮雕那里获得灵感,就用塑料袋作工具,将颜料装进去,拧成一个漏斗,尖锐的顶头开一个小孔,均匀地用劲将颜料挤出来。这些不加调和的纯净颜色就沿着各种线落在画布上,形成一个又一个浮雕般的颜料痕迹,从侧面看,画面上凸起了一片线条。果然是从事油画学习和研究,对各种颜色处理得很协调,从橘黄到深蓝、从大红到墨绿等等,都使人看上去不累。如果视觉获得愉悦不失为一种目标,这样的绘画方法未尝不可以,又有什么不能试一试的呢。

《月夜花朝》130cm x 130cm 布面丙烯 2014

高思桦用这样的方法和内容画出一组,等第一次拿去展示一下,没想到受到大家的喜爱,紧接着受邀参加又一个展览后,又被另一家艺术机构UpUp喜欢,邀请去参加她们的开馆展,深受欢迎。人们喜欢这些画的理由很简单:它们耐看,看着很熟悉的生活场景,但不是照相式写实,而是一种几何图案,是生活的什物。看着它们不需要心累、不需要观念解释,它们就是一个生活的铁艺,是很美观的那种。当学习了那么多的艺术观念后,回归到简化的视觉愉悦上,未尝不是一种观赏意义的观念。高思桦并没有局限于铁艺,又将内容扩展到中国山水图上,那些传统的山水在这种浮雕凸起的线条的勾勒下变得静穆了,空间被超级压缩,形成高度图案化的山水图,悦目赏心。也许,在当代艺术的政治批评术语里,没有办法给高思桦的这些画加上诸多理论词汇,也没有办法简单把它们看成形式绘画,因为画家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复杂。她倒觉得学了这么多年,越是简单一点就挺好的。自己满意了,大家也喜欢,有什么不好。或者说,在过度复杂化的绘画现象背后,追求一些去观念化的绘画方法也是反其道而行之。绘画的种类极其多,高思桦是按着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这样的看似简单的方法,实际上她还是想自己的画特别一点,一眼看去,就知道那是自己的。

《彼岸》150cm x 150cm 布面丙烯 2014

《秋风枝有声》100cm x 130cm 布面丙烯 2014

事实上,她做到了这一点。在毕业展上,她的画不大,两幅,但醒目,与周围的那些写实画法作品反差非常大,甚至版画系将之作为案例来介绍。之后,她的作品一下子参加了数个青年艺术家展览,对于刚刚离开校门没有几个月的毕业生来讲,这是很好的反应。她不过才画了十几张而已,她知道自己需要画大量的作品后会进一步感觉到她要怎么画。本来,这样的画法也没人教她,都是自个琢磨的,那以后还不是会再琢磨出什么别的好方法来。

这就是这一代的青年艺术家的特点:琢磨自己的方法,做自己愿意的作品。别人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也无妨,但是只要自己喜欢。

来源:墙报-人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