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传统与当代--写在陈成球君《山•河•梦》展览前

  「传统」与「当代」、「守旧」与「新潮」一直是艺术创作意识名词中最吊诡而备受争议的相对述语。「传统」可以是抱残守旧或道统传承的称谓;「当代」可以是创意革新或是虚幻莫明的代称。「传统」的沿袭仿佛是窒息当代新潮的刽子手;「新潮」的目眩末技却常被指为味旧沉淀的逆子。因此「传统」与「当代」往往被视为艺术创作意念中矛盾而不能共存的两极取向,尤其中国水墨画创作的发展,民国以还便常徘徊在这两极的胡同之中进退失据。

  香港水墨画的发展,除了国内移徙而来的传统文人画家与岭南诸家之外,七十年代师承吕寿琨及转借台湾「五月画会」的新水墨成为一时风尚;并得到其时香港艺术馆的支持确曾领一时风骚。于是纸折、水拓、摹印、冲油、喷洒,还套入了各款设计形式的外衣,号称「香港新水墨」。这种诉诸于偶发痕迹而以潜意识引导成画的创作方式,其实中国文人画中早有所谓「墨戏」;也恰如西方画派中「超现实主义」的「自由流动」的表现,如恩斯特、米罗等,这种自由流动的表现对五月画会和香港新水墨的衍生起催化作用。然而姑勿论是墨戏;抑或是自由流动的表现,总还是画家内在情意比形式表现来得重要。

  陈成球君这次以《山梦》为主题的水墨画展,谓以「山川景象呈示中国文人画的符号」。其实文人画中山川景物并非仅作符号而是一种品味。苏轼《跋宋汉杰画山》调:「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文人画无意于精细的客观写实,并非率意粗狂的墨戏;亦非超现实画派的潜意识偶然意象,而是石涛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其创意造境都是得之自然,取道无法之法,吟情性之作。故此墨戏只是一种手段;山河景象也只是假托之物,传递的是创作者的情,也即是画家个人的品味。要能达致这种「缘物寄情」的品味,李可染认为要抱持三种态度:多学习,观摩中外艺术的成就及理论,要钻得进内,攻得出来;多游历,对景写生,然后加以剪裁、夸张组织,根据画家的思想感情,突出画意;多经验,以「从容观察,谨于选择」的态度全面投入生活中,炼取数据然后变为艺术的美。「多学习」是道统传承的私淑契合;「多游历」和「多经验」是当代生活的历练化为艺术形式的表现。李氏总结了「传统」与「当代」本来具备阴阳易传并存互补的意义。

  黎明海

  香港教育学院体艺学系系主任

 


作者:黎明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