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1 13:16
宋 天柱峰 总高63cm
适逢保利拍卖成立十周年盛事,翦淞阁将继2013年「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后,再度以主题专场形式来筹备拍卖,敬请期待,也欢迎您的参与和指教。
「冲淡自然」为翦淞阁本次专场主题,就字义而言,虽不难理解,惟细究其内涵,却颇有深意存焉。这是翦淞阁主人对现今艺术收藏与拍卖市场生态的有感而发,亦复为多年浸淫于文房收藏研究之深切体悟;是故,此次主题既延续了以往回归文人情怀的追求,更希望就文房艺术与文人美学,再作深入细致的探索,冀能与艺友同道们分享。
吴湖帆臂阁 长27cm
吴湖帆扇 长32.8cm
鉴于市场仍多竞逐于华丽之风,翦淞阁期待呈献文房艺术独具的天工与清新,延续2008年「道法自然」专场精神,此次有异石供之组合呈现。「天柱峰」者,英石,乃宋代文人心目中最顶级的石质,得名于南宋范成大《天柱峰》诗:「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灊山作天柱。我今卧游长揜关,却寓此石充灊山。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塿何由攀?南州山骨服清淑,乳孽砂床未超俗。神奇都赋小峥嵘,雷雨飞来伴幽独。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摩霄拂云政如此,吾言实夸谁敢删。」复有天然生成结合人工随形、随势的雕刻巧作,包括木、石与竹器,如近代竹刻大师金西厓(1890-1979)以百年保无敌手的「以刀代笔」绝技,表现书画效果的「吴湖帆臂阁」、「吴湖帆 扇」,还有「金士恒制并铭 竹根印池」、「赵之谦铭 阴沈木秘阁」以及「怪石蟠木如意」等。
陈鸣远 素带壶
在紫砂器方面,翦淞阁此次精选曾经庞元济(1864-1949)庞虚斋收藏,著录于《虚斋名陶录‧上册》的「陈鸣远 素带壶」,虚斋于沪上收藏古代紫砂器甚早,其对古代紫砂器之研究极具参考价值。此外,还有「瞿子冶铭 兰竹图石瓢壶」以及「王东石摹刻李鳝瓜果图砂器」等,俱为不可错过的名家之作。
明 张瑞图 南山北斗行书巨轴
纸本 高338cm
此次重量级的代表性拍品,首推晚明书法大家张瑞图(1570-1644)「南山北斗行书巨轴」,其画心即高逾338cm,较一般巨轴尺幅更大,为罕见传世的行书巨轴,此作不仅标志着晚明书风的转变,也反映其时建筑「高堂挂轴」风尚及其影响。此作字大如斗,仅书诗句:「文移北斗成天象,酒献南山作寿杯。」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陪幸公主南庄诗〉一诗:「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英对御筵开。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张瑞图被认为是有明一代,首位能写好大字巨轴行草的书法家,盖张瑞图率先解决了巨轴行草用笔空乏、发力不足的难题。此作反映其强烈的个人风格,以侧锋用笔,方硬直折,纵恣无忌,用墨浓枯,飞白时现,笔力之磅礡气势,贯穿全幅,巨笔如椽,实足当之。
「苏东坡制 雪浪斋玉印」为本次专场众所瞩目之明星,此玉印曾为清末大收藏家龚心钊(1870-1949)所有,曾经高凤翰(1683-1749)与陈介祺(1813-1884)等人递藏,身世非凡。龚氏对此印宝爱异常,特为其配制一精美的瘿木盒,并配有与苏轼相关的「宋拓原石醉翁亭记」与「唐宋诸家笔迹存景」等册页。此印后归龚氏最疼爱的女儿龚安英所有,载于《海上收藏世家》龚安英对于此印亦甚为珍视。
专场另一亮眼主角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书画家高凤翰的「轮老学长砚」及其《砚史》摹本。轮老学长砚即收录于高凤翰《砚史》摹本第八十,题名为「澄泥片」者,为少数传世的高凤翰《砚史》著录砚之一。此砚两直缘外撇,略呈风字形,石色黄赭,质地细润。砚背中央阴刻高凤翰行书铭:「绣虎是从,如云随龙。」款:「雍正乙卯(十三年,1735)为轮老学长文诗伯制砚并铭。弟翰。」是高凤翰为其友制砚并铭。高凤翰《砚史》为其制砚谱录,计收砚165方,共112幅,原稿未刊印。高凤翰逝后,门祚衰落,《砚史》于道光年间始为著名藏书家王相(1789-1852)所得,王相对此巨著神往已久,认是「海内乐石极诣」,欲摹勒上石,拓千百本以公诸于世。为此寻遍江浙名刻手,后见王原祁裔孙王应绶(1788-1841)为万廉山太守缩摹百二汉碑,(王子若又尝为万氏刻制白芙蓉印一对,即为本次拍品)镌刻极精妙,是以王相遂托人延请他为《砚史》摹刻。
由《王子若摹刻研史手牍》一书中可见,王子若在镌刻《砚史》过程中,谢绝书画篆刻诸事,一心刻石,却先后遭丧母失子之痛,自身又患不治之症,他夜燃两三白腊修刻,而四围置火,助暖驱寒,夜夜习以为常。最后在连连呕血,生命垂危之际,仍祈神祝祷「愿假一年寿,毕《砚史》工而后死」,为摹刻《砚史》之艺术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精神,着实感人肺腑,亦当青史留名,垂范丹青。
「黄山第四镫」被奉为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1768-1848)清仪阁「汉器之冠」,著录于《清仪阁古器物文》第二册。镫为汉时借三代礼器之制,「瓦豆曰镫,三代时礼器,汉人借其制以继晷,故铸之以金,捡旧藏。元延二年,长安铜尺度之高五寸八分,上般径四寸贰分,下盘径三寸七分。阳面凿款,有横直无波策。篆甫变隶,浑朴无华,朱碧在骨,古泽可鉴。」翁方纲(1733-1818)评列为汉迹第一、清仪阁长物者。此镫实为西汉时为离宫所设置,其流传有序,亦可为金石证史之故实佳话,其非凡地位与价值可知。
此次无论文物品项挑选、展场空间乃至于图录设计、摄影,翦淞阁俱以全新思惟,并作许多创新尝试,希望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以文房精品组合作为基本概念,以更加深入而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文人对于「冲淡自然」、「平淡天真」美感之追求、蕴藉深厚而丰富的美学与文化。因此,专场也难得地同时呈献巨幅中堂、立轴书画、谱录以及书斋家俱等,整体展现的雄浑壮阔气势,将颠覆以往对文房清供小巧雅致的印象。
明 怪石蟠木如意 长39cm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