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萧海春巨作带来萧氏现代中国水墨风格

2015-04-23 00:00

拟文徵明云壑观泉图  萧海春.jpg

拟文徵明云壑观泉图 萧海春

“今天,当我们站在萧海春的巨作《锦绣石壁》前时,不仅为这超大幅面和巨大工作量而赞叹,而且还可以从中看到他此前‘山水画经典解读’的成果,这就是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的集大成所带来的萧氏现代中国水墨的风格,它连接着松江的以往,它和着九峰三泖的神韵。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如此评价萧海春的画作。

4月16日,“九峰三泖——萧海春画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共展出萧海春历年创作的作品70余幅,其中既有精心绘就近20米长(502 cm×1930 cm)的鸿篇巨制《锦绣石壁》 ,也有方寸之间别具特色的手稿册页,既有功力深厚的水墨、设色作品,也有辉煌典雅的重彩作品,全面展示了萧海春的绘画艺术高度与成就。

“九峰三泖”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境内,指天马山、横山,及松江、青浦等,这里正是萧海春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萧海春1944年出生在上海,现为上海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特聘画师。九峰三泖孕育的松江文化,成为萧海春文化血脉中的重要基因和滋养,此次展览即全面呈现了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深厚学养。

萧海春的山水画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 30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深入传统,除了传道授业之外,更是通过教学而将自己的“山水画经典解读”推向系统研究的道路。此次展览中呈现的重要作品即包括其以超过十年时间完成的“山水画经典解读”作品,他在先贤的基础上重新表现出自己接连传统的画风。对此,萧海春表示,“山水画经典解读”主要通过“手谈”的方式,或“拟”或“临” ,可以说是由“器”入“道”的过程,这是中国画主要的体道形式,亦为中国哲学精神对“形神”关系间的一种把握。作为松江派和海派的传人,萧海春在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追董其昌、王石谷一脉,通过临仿古人而形成了自己的松江派叠加海派的风格,以“超逸明爽,雅负志操”的品格为中国画传统展现出新时代的独特面貌。

展览持续至5月10日。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