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艺术收藏资讯-99艺术藏家故事

2015-06-05 09:51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刘德明:藏家要有大胸怀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刘明德认为:谈“厚德”,自己不敢当,但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说,具有“大德”的胸怀还是十分必要的。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做收藏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接济他人收获珍品蒋蓉壶

  刘德明说,收藏家的品质和修养应当与所收藏的中华文物相称,这是对收藏家最基本的要求。往往在包容他人、接济他人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记忆退回到10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个外地小伙儿来津打工,有幸认识了刘德明。当时小伙儿的经济状况真可谓穷困潦倒,房东因为小伙儿拖欠房租,都要将他驱逐出门了。万般无奈之下,小伙儿想到了刘德明,希望从他这里借点钱,暂且把房租交上。小伙儿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刘德明:“他是个孤儿,从小就跟爷爷一起长大,爷儿俩相依为命多年。小伙儿只身来津打工,面临如此窘境,不仅房租交不上,好几天连顿饭都吃不上。他当时找我借了2000元钱,说要交房租顺带吃点饭,我翻翻钱包,里面有几千块钱,直接拿给了他。”小伙儿清点了一下,刚好3000元整,就对刘德明说:“刘叔,我给您写个借条,到时候等我赚钱了,一定如数奉还。”刘德明当时觉得一个大小伙子能够张口借钱,一定是潦倒到一定程度了,再说小伙借钱的理由也很正当,就是为了有间屋子住,有口粮食吃,什么借条啊,不必写了……这笔没有任何字条的账就记下了。

  没过多久,小伙儿回老家了,并没有和刘德明打招呼,此时对于刘德明来说,3000元借款恐怕已经找不回来了。但过了几天,小伙儿回到了天津,回老家原来是料理爷爷的丧事。刘德明看见小伙儿就急了:“家里出这么大事,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小伙儿说:“欠您那3000块钱至今没还,我哪儿好意思再跟您提回家治丧这件事啊。”

  说话间小伙儿从包里拿出一把紫砂壶说:“刘叔,我爷爷生前收藏了一些老物件,这件是其中最好的一件,我拿它顶账吧。市场价我也问了,肯定高于3000块钱,就当顶账了。”刘德明一定要小伙子说出这件藏品的市场价格,并将3000元之外的差价部分补给了小伙儿,从此二人结为君子之交。

  时间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次拿起这只壶把玩时,刘德明惊讶地发现,这把壶正是紫砂大师蒋蓉的作品,而此时,蒋蓉壶的市场价格已经不是四位数字能够买下的。他便找到小伙儿,把这把壶的价值跟小伙儿说了。小伙儿笑着说:“当时我就知道这把壶一定价格不菲,所以虚晃了一个报价给您。您在我揭不开锅的时候帮了我,雪中送炭的恩德我得回报啊……”

  刘德明说:“如今,小伙子在天津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娶了老婆也有了孩子,我们一直交往互动。现在想想,我当时帮他并没有想到能获得这样一件珍品;他也因为知恩图报,收获了自己的成功。做收藏真离不开德行。”

  恪守坚持别一切向“钱”看

  刘德明说:“做收藏的人一定要有向先贤不断学习的德行,不能半途而废,要学会坚持。再有,收藏别光看钱,鼠目寸光式地一切向‘钱’看,或许收获了财富但丢掉的却是品德。”

  如今全民搞收藏,收藏也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刘德明总结的是收藏的起源与发展,注重的是理论以及文化哲学层面上的思考。比如刘德明也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迷恋收藏?我收藏瓷器、收藏紫砂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我应该具备哪些社会责任感?当你把这些都理解透彻了,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收藏也就有了意义。收藏家的藏品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的收藏不能像博物馆一样广博,只要你能选择一两个物品,突出一两个主题,就已经不错了。刘德明说:“在收藏领域里若想有所成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需要谦虚好学,这门学问涵盖了中华文化的诸多领域,你要不断地多读书,要虚心向高人请教,将答案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看,不断问,才能不断长见识。”

  刘德明在收藏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在他看来,一些收藏家之所以业绩平平,大多与半途而废有关。“收藏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作为一个连贯性的行为,收藏家要舍得为其投入、奋斗一生。半途而废很难成为一个收藏家。此外,收藏家对藏品要有责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都是要回归社会的,所有的藏品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说到财富,很多人将其直接翻译成“钱”,而刘德明认为现在很多收藏家过于关注“钱”。“藏品不一定要值钱,但一定要成系统。当年我收藏的时候从来不考虑这个东西以后会值多少钱,因为无论我买的东西多贵或多便宜,收藏之后它的市场价值就等于是零,因为你不卖出去等于就是没有价值。所以,现在藏家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第一,买你喜欢的东西,不喜欢就不要买了;第二,你要有相当的鉴赏水平。怎么去欣赏藏品很重要,通过欣赏,你可以和创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而为了提高鉴赏力,你还需要增加知识,充实自己。”

  放眼世界中国藏家应开拓视野

  刘德明说:“研究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中国人的眼中,只有天下没有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中国人的思维中唯我独尊的意识比较浓厚,而往往忽略了向外界学习的动力和机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走向,中国人的自信也为我们的文化推广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但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信息闭塞的时代,现在要是依旧看不到外界的文明,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尤其对于收藏家来说,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交融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文明存在的最大意义不仅是传承,还包括对外的影响。就比如中国的茶叶和陶瓷,影响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观上就是在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外国人的眼中,中国与瓷器同名,这不就是文化的输出吗?刘德明认为,中国收藏家应该积极通过藏品推广中华文明,只有在文物的比较中才能更加彰显其价值。中国收藏家应该有更广阔的眼光,对自己的文明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古代人留下来的智慧和文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谈到价值,刘德明说:“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不少珍品文物流失海外,这些在国人眼中的国宝级藏品到了国外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发展速度迅猛,从而令古董在国外的价值也出现了飞涨。很多国外收藏家、古董商都用一种羡慕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他们也希望能够收藏一两件中国重要的文物艺术品。这说明,他们开始重视中国文物艺术品,而今天中国文物艺术品真的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了。”

  因此刘德明认为:中国收藏家不能只局限于目前、只局限于眼下,应该放眼全球,吸纳各方文化的精髓。这才是收藏家要肩负起的使命。

  留给后人让年轻人知晓中国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刘德明的孩子,对于这些藏品是否要留给自己的孩子,刘德明的观点是:随缘。“目前我看孩子也对收藏有些兴趣,但毕竟孩子还年轻,收藏是需要岁月的磨砺,需要一定的阅历和城府的,慢慢培养吧。到时候如果喜欢,就转交给他。”

  但刘德明一直有个规划,那就是给年轻人开一家博物馆,除了收藏以外,也通过研究、展览和教育的方式来服务社会大众。“博物馆收藏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教育。在东丽区军训基地,每个学期都有一批批孩子来此军训。我正在与他们商讨,在那里建起一家博物馆来,让孩子军训之余能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在筹备之初,刘德明就提出了调子:第一,博物馆常年免费;第二,展品无偿拿出来参展;第三,自己不在博物馆里拿工资,每周有固定时间前去做义务讲解。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刘德明说:“藏品放在自己家,它的惟一属性就是收藏。但它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在年轻人眼前时,属性就会拓展。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在哪儿?深在哪儿?精髓又是什么?借助这些展品,再加上我对收藏的理解,我想一定有孩子因此而受到启迪,萌生收藏兴趣。我要让他们了解中国,读懂自己的祖国。”

来源:99艺术收藏-藏家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