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探究重彩画的发展史及其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至大约距今1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那时候保存下来的美术遗存,已经反映先民们开始使用黑白、土红等矿物色颜料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也是使用天然矿物色进行重彩画绘制的典范。至隋唐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的“青绿山水”,再至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创作已达到高峰。五代两宋是进一步繁荣时期,在青绿山水一脉,出现了王希孟、赵伯驹、赵伯啸等重要画家;但唐宋以后,水墨山水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尤其到了元代,文人画兴起,画家更加重水墨而轻色彩,致使传统工笔重彩画走向衰微。直到20世纪中期,工笔重彩画的绘画风格仍然保持着古老的风貌。
那么,重彩画从什么时候又复兴的呢?据资料显示,传统矿物质颜料的魅力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张大千、常书鸿等人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临摹开始的;但真正切入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改革,掀起现代重彩画创作的浪潮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一批留日回国的画家借鉴日本画的材料,打出“岩彩画”的旗帜,使众多画家竞相介入岩彩的运用,并很快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阵容强大的艺术群体。他们将以矿物颜料运用为主体的绘画技艺不断推向新的高峰,至此,中国现代重彩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的创作上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较之传统重彩画,现代重彩画在形式语言的转换,新材料的运用以及表现技法上都有很大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多种新型“肌理制作”手段的出现,对传统重彩画“以线造型”的“画法”起了颠覆性的变革。而现代重彩画遭到非议,其中一个重大因素正在于它的“制作性”。因为在大多数眼中,认为“写意笔法”才是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一旦提到“制作”,很多人认为是丧失了绘画的艺术性和中国画的本质。但在长期的实践和创作中,我认为二者都是绘画语言表现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制作”的艺术,还是“以线造型”的书写绘画,都同样具有魅力,不同之处仅在于如何运用而已。比如敦煌壁画那遒劲有力、连绵数丈不断的线条、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鲜艳而沉着的色彩、用沥线贴金法塑造的精致饰物,这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传世艺术精品,哪一样不是出自民间艺匠之手,不是出自一道道严格的“制作”程序?而且重彩画发展到当代,已经将传统工笔重彩画、水墨画、没骨画法、小写意、大写意等技法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无疑,这对画家的创作也具有更大、更广的开放性和开拓性,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所好来进一步学习深入。所以,我在山水画中使用了重彩画的“制作”技法,却也突出了“线”的表达,用色来制造空间和氛围,用线来造型并表达意蕴,“线”与“色”同时又丰富着物象的质感和层次,最后“线”与“色”彼此映衬,有机结合。
除此之外,人们在论及重彩画时,还不时在“传统与创新”,“外来的还是本土的”等问题上纠缠不清。其实,不管是创新也好,还是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技法也好,我认为现代重彩画的精神母体是没有脱离传统中国画的,只是在创作上更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所以,在新技法、新语言耳濡目染的氛围下,我们需要的则是对传统重彩画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传统重彩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为我们当下创作重彩画所用。
有人问我为什么从水墨画转向了重彩画的学习?我认为一方面还要回归到矿物色颜料本身上。因为在学习及观摩敦煌壁画时,我常常被矿物色颜料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且也感受到了矿物色材质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艺术美。人们总用“瑰丽”来形容“龟兹”、“敦煌”等古老壁画,它们是那样高雅、古朴、沉稳,在欣赏时,人们的心神总能从浮躁中沉淀下来,感受到一种无边与高远之情。所以使用矿物色颜料作画,不仅能使画面产生肌理效果,而且画面色彩极为明静和沉稳,这点不同于中国画中的植物色和合成色,相对矿物色,植物色有些轻浮,合成色则有些浑浊,而使用矿物色,它所呈现的色彩似乎更符合我的心境,也更能表达我的心象。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创作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有史以来,色彩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运用都最为普遍,且色彩是一种全世界的视觉通用语言,它通过视觉传达信息,能表达更为广泛和更深层的含义,且更能主观化的传达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和人文情感。而我对重彩画的拓展,也正是想通过对色彩语言的灵活运用来传达我的心象,来反映我在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多年前,当我开始在家乡的山水间漫步时,其实并没有意识到我的所作所为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意识到我是在穿越一片正在消逝的风景,只是用水墨画记录着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然而,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加速推进,忧虑在我心中却变得越来越浓重强烈。因为我发现,这些年来我去过、画过的那些山村,正在发生着种种变化,或建设,或改造,或破坏,还有种种令人惆怅的消失。如今依旧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镇民居已经聊聊无几。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我的情感是惆怅、忧伤的,还有几分落寞和孤寂。我先用水墨画记录了他们,但在创作中,我感觉不管是在光线、色彩,还是在空间、意境的营造上,水墨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象之色,或者说重彩在表达现代语言和情感方面是强于传统水墨的。所以,我转向了重彩山水画的学习。
转向重彩画的学习,却并不等于放弃水墨。因为对我来说,艺术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宣泄,作品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所以,重彩山水画是我的一种尝试,并与我创作的水墨画相辅相成,都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是为了记录时代,记录我家乡的这片山山水水,记录那最后一方净土,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
2016.4.22
作者:徐国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