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艺术中心在欧洲,核心在法国,以印象派和表现派为主;
二战后至五十年代,世界艺术中心逐步转向美国,主要以抽象、表现、POP艺术、观念艺术为主,这一艺术形式基本上颠覆了之前欧洲印象主义审美艺术的价值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了新的变化,整个世界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转变。美国因其在世界艺术所占的地位,促使艺术也开始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将纯艺术、前卫艺术进行商业运作;二是将艺术推广到各种商业产品中,使得纯商业的艺术品发展迅速,如绘画、饮食、饮料、影视等等。美国已不在乎明星来自哪里,只要为他所用即可。
新形势下,东方的经济文化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又该如何做起呢?是推广全明星效应,还是开发艺术新形式、建立话语权?有人提出振兴中华文化,我认为这是过于滞后的提法。五十年代时,美国振兴的也不是他们的文化,后来人才将五十年代世界艺术的贡献归为美国。此外,是否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知道振兴的是什么文化就能做好呢?我认为还有一种最不可缺少的关键东西,就是创造。缺乏创造性的艺术,没有生命力,无法留在世界艺术史上。
这十几年里,我在美国及世界各地进进出出西方世界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回到中国后也看了很多由西方少数所谓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举办的当代艺术展,知道了目前什么艺术和形式的作品能够放进这种博物馆,但其实我更期待着新的艺术和新的不同形式的作品。它们在今天或许还无法进入这些美术馆和艺术展览,或说现有的空间容纳不了这种新的艺术,但我肯定,这就是未来的艺术。它们在审美观、价值观、表达方式和材料运用上都是崭新的,甚至在创作方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新的语言形式所反映出的就是“普世艺术”。
所以我认为,何不尝试创造中国的普世艺术呢?不要一直提倡精英艺术,精英在中国纯属个人产物。普世艺术是让众多人关注众多人的事,这种新的创作模式会为世界艺术增添新的生命力。也许,不久的将来,它会让在世界上整整持续了一个世纪的个人精英艺术彻底被颠覆!
比如,成立一个创作团队或组合集体创作,画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画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城市建设、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画初级的直观感觉的一面,画城市的高楼、城市的汽车和城市的人,不是为某个体制歌功颂德,仅仅是将生活中真实而阳光的一面表现出来。大画、大场面、大景观、大静物,拜物主义是今日中国的时尚,大服装、大汽车、大房子、大人物,一切都是写实的。总之,以直观颠覆观念!以写实颠覆抽象!以阳光颠覆意念!在今天东方中国产生的普世艺术的光辉下,三十年代欧洲的印象主义和五十年代美国的当代、抽象、表现及波普艺术都将成为过去,以前的一切艺术审美体系都将完结。
作者:杨树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