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树峰谈世界艺术

  人类至今经历了三个文明发展阶段。第一是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第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的工业文明,第三个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迎接的、在商业社会中所建立的物质文明。三个不同社会文明形态下形成不同的信仰,影响了当今世界人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前两个文明作为我们人类来说都已经历了全过程,但第三个文明对我们来说还只是开始,它是前两种文明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种文明就是对前一种文明的颠覆,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以逾越的一个阶段。人类是否会经历第三种文明进入到第四种文明?我想是会的,因为人类的生命必然在不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延续下去。
  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建立了家园,建立了城堡,建立了村落,开垦了荒地,使荒地变成了农田,由自然生长的农作物自产自足,各占一方水土,形成了方言,各自为政,最终形成了封建帝制。人们崇拜自然,依赖于自然,思想观念也来自于自然。这一时期的艺术充分地描写自然,忠实于自然,所以写实风格是无以取代的风格。在自然的无比魅力下,再找不到第二种语言,这在艺术家米勒和很多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充份的验证。
  农业文明后期,由于各城邦之间发展不均,有的快有的慢,加之宗教的形成,城与城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起战争,人们已不习惯生活在故有的土地上,于是不断的合并分离,使得整个社会对土地开始看的不那么重要,更看重的是带在身上的钱,也就是原始资本。这一时期,资本意识在人的思想当中已形成。到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的规模在欧洲开始壮大。在整个社会对资本强烈的需求下,人们需要更大的掠夺,所以需要更大的战争来获取最终需要的巨大资本。为了战争,为了掠夺,人们需要制造。在这种对资本的强大需求前提下,工业文明迅速诞生了。在艺术史上,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文明高唱赞颂的应该非毕加索莫属了,在他以前无人能与他相比。从毕加索的作品中已经感受到对农业文明的审美进行巨大的颠覆,这种颠覆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由美国将这一工业文明的艺术推向了极致,从绘画内走向了绘画外,不断颠覆所有的审美观念、审美习惯、价值观念。后来出现了达达、波普、抽象、表现、观念及行为艺术,这些都是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一定要用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来判断,才能更准确的抓住主脉络)。
  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走到今天,资本和工业在世界上已形成霸权。从几个资本主义发达大国开始,以美国为主,他们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资金而不是资本上,所以金融经济在后工业文明时期迅速崛起。世界上对金融的争夺日益激烈,金融刺激了商业,商业能使大到国家、小至个人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在这种形势下,整个社会对物质的追求及崇拜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力量都无法扼制。当然,与此同时,这种全球的现象也预示着整个社会新的文明的到来,那就是在商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的形成。在艺术领域里谁能成为这一新文明的代言人呢?这可能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艺术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代人。这种新的文明是通过人类自身去感知的,谁能感知出气息,谁就可能抓住它。

作者:杨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