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春之祭》·生命之曲 灵魂之舞

西方的“惶恐”
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春之祭》描绘着是:一名少女跳舞至死,把她当成祭品,来安抚春之神,剧中的少女被命运选中,牺牲献祭,突显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对死亡的恐惧、对春天来临的渴望,更表现出女人献祭是一种恐惧、矛盾、彷徨的心情。

东方的“轮回”
杨丽萍版《春之祭》中恰恰相反,加入了“轮回”的概念,这是极具东方审美的特质,不再是单纯的“献祭”,而是演化成从生、到死、再到涅槃重生的轮回,不再只是被动的献祭,更是主动的献身,以一种大无畏的大局精神去牺牲自己,救赎大家。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对生命认知的不同。

文:广州大剧院官方公众号
视频拍摄:LIN.C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