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家宝松答网友问】是现代画家画技厉害还是古时画家画技厉害?

网友问:单从画技来说,是现代画家画技厉害还是古时画家画技厉害?

画家宝松答:
猛一看,这是一个问题。但细分析起来,它又不是一个似乎能容易说清楚的问题。一旦,回答不好,很容易“陷入”一个“抬杠”的泥坑不易自拔。很有可能即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泥坑中爬了出来,也会被沾上一身泥。
既然有朋友邀请回答,我也只好尽自己的能力试着说清楚关于这个问题的我的答案。
既然这个题面是指“从画技来说”,也就是说:一切答案应围绕着“画技”方面展开,凡不涉及“画技”方面的内容皆不讨论。
不论古人和今人,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对“画技”的理解上,都会受到历史文化、国情民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域不同、贫富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会产生千姿百态的文化现象,并会产生五光十色的非常迥异的美术和绘画风格。这些,不同民族间在不同时期中所崇尚、追捧并引以为傲的美术成就本身就不具备“可比性”。也就是说,硬将这些不具备“可比性”的事情拿来“硬比较”,其结果一定是偏激和片面的,更不会有可信的答案。举例说:曾经风行欧美的“大卫”和“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非洲原始部落的“面具”;我国汉代的石雕(霍去病墓中的石兽等)和画像石,如何能在这其中分出“高下优劣”和“你好他坏”?这样的对比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我只能依据我们华夏的绘画历史和理论,简单的分析一下古人和今人之间在画技上孰高孰低、孰优孰劣。
首先,阐明我的观点:当今画家的画技普遍远远赶不上古代画家的画技!
何出此言?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自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特别是如何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最早系统的提出了绘画及美学的“原则”,意义非凡。
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其中关于画技方面的“骨法用笔”之论述,几乎成为了中国历代画家在技法方面所遵循的“不二典章”。所谓“骨法用笔”的笔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运笔之“技法”,“技”之“法”也!
中国古人尚“风骨”,不论诗词歌赋、为人持家,还是出世入世、为国修身,均以“风骨”为要。成为了风行一时的“士大夫”情怀。有这种情怀之人,不畏权贵、不慕荣华、敢作敢当、表里如一、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是写照。
这种“风骨”在汉、魏、晋很流行。这种“骨”“风骨”一类的精神,正是中国古代绘画、书法、修辞、著作中最鲜明最崇高的体现。如“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羲之风骨清举也”。“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文学评论上用“骨”字者,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等,指的是通过语言与结构所表现的刚健有力之美。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等, 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如评《周本纪》中“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中“有天骨而少细美”等。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是指所画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
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提倡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一切靠线的准确、力量和变化来表达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笔形、运笔方式和结构表现等诸多意思在内。谢赫之后,“骨法用笔”成为历代绘画、书法、评论的重要标准。这正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工具、材料和民族风尚所产生的必然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本民族绘画风格的发展。
对比着“谢赫六法”中的这些原则,不难看出,我们当今画家和我国古代画家的差距。总结起来:古代画家重“风骨”,当今画家媚“艳俗”;古代画家之线描以刚劲有力为傲,神形并茂,能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美誉,当今画家之线描尽疲软娇羞作态,无骨丰肉,仅图“矫揉造作”“摆首弄姿”之骚情。
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点:当今画家缺少“风骨”情怀,少自我修行,多逐名趋利;当今画家不屑苦练基本功,望以“雕虫小技”之功获“丰功伟业”之利;当今画家多不注重学习修行,不懂得“风骨”为何物?没有情怀,怎可有“骨”?当今画家“自信”有余,目空一切,老子第二,哪个敢说第一?当今美术教学的缺失,好坏不分,良莠不辨,丢了祖先的精华一味西学也是原因之一。

2021.5.13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