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寿山石雕都是什么来头?

寿山石雕一向备受人们推崇,一件馆藏级别的寿山石雕更是难得,这与石质之佳和雕艺之精均不可分。石佳艺精的寿山石雕,被人们视为无价之宝,传世也在情理之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b4975305ec00f5413db56d663f887a56.jpg

清 乾隆 田黄三链章 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收藏的寿山石雕,数量之多、石质之好、雕艺之精,都是其它藏馆望尘莫及的。这是因为故宫作为帝王生活的地方,收藏的都是能代表一个朝代最高水平的藏品。


它的藏品中,最有名的要推或许是田黄三链章,那是用一整块黄如柑橘、晶莹透亮的田黄冻石雕刻成的。溥仪当年仓惶逃出故宫时,唯一带走的就是这三链章(后来他将其献还国家)。过去人们难得一见,不无遗憾,而现在参观故宫,就能一饱眼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edc7b3930dddd5c5b13126c861f2c523.jpg

清 寿山石随形纽“嘉庆尊亲之宝 故宫博物院藏

但故宫博物馆内搜藏的寿山石雕并非都是田黄石。田黄是稀有罕见之物,怎么能一处成批陈列? 好在寿山石除田黄之外,还有许多异彩飞扬、莹澈脂润的各坑美石,经“鬼斧神工”巧雕妙刻,化作难以估价的人物、器皿、文玩,也能够在故宫博物院内占有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一件馆藏级别的寿山石雕的首选标准是石头的材质上佳,这也和寿山石雕的奇特观赏性与把玩性有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763ced33ad2ad44714cc1ab7730b9206.jpg

清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故宫博物院藏

寿山石雕的观赏性不同于其它岩雕,可雕出震撼人心的大型作品,折服人们的也正是那种充满张力的气势。寿山石雕品以灵巧取胜,因而只能摒弃粗石,选用晶、冻等美石。各种冻石本身具备极高的观赏性,给人变幻莫测与神秘无限之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be62957d796f4b27a9a2b8f2fe82396d.jpg

清 寿山石雕佛手纽“福绪祥源”印 故宫博物院藏

或许有人会问:“若论色彩灿烂和晶莹脂润,翡翠、玛瑙、和田玉,比寿山石差么?”但后者虽然可观,却不宜把玩,一是太硬,握之不适;二是凉,触摸心寒;三是不够温润,难以亲近。而寿山佳石却温嫩可亲,颇有灵气,“入手使人心荡” ,久玩则生感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3d157ab825b0e89bb7bc744bbd4ae218.jpg

清 寿山石雕螭“为君难”印 故宫博物院藏

而中国还有句俗话:“玉不琢不成器”。寿山佳石虽然美丽可玩,但未经精雕细刻,仍是石头;一经高手施艺,其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乃至于经济价值,都要倍增,所以,一件好的寿山石雕,一定兼顾石佳、艺精,缺一不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00d71e42221603d02c9e6e88a82b487a.jpg

清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 故宫博物馆藏

清初学者的毛奇龄写道:“一葡萄钮,一瓜钮。其钮为杨璇所制。葡萄、瓜俱灰色,独取其白色而略渗微红色者为枝叶。其叶中蠢蚀处各带红黄色,浅深相接,如老莲画叶然。且嵌缀玲珑,虽交藤接叶,而穹洞四达,真鬼工也。”这是极言寿山名雕之难为,只得喻之为“鬼工”。试想一下,那么漂亮的寿山石,与如此奇妙的雕艺合璧,价值几何?人们能不精心保护、代代相传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04806bfd3ee146ba2531bf364bad2755.jpg

清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故宫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值得被馆藏的寿山石雕还需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或为名家所作,或具有历史价值。这些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馆内的寿山石雕们静静地见证过人的悲欢离合,见证过时间的一去不回,见证过一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败,因此也就被赋予了格外珍贵的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5bafbd9ec6cc4a672ffa4d593ba8c343.jpg

清 周尚均 寿山石伏虎罗汉 故宫博物院藏

在博物馆内,总是格外让人感受到平时被忽视了的历史的存在。现代寿山石创作也不乏石、艺“双绝”的雕品,但能够进入故宫博物馆内收藏的寿山石雕,比之多出的大概就是这一份历史的浸润吧。



参考资料:

《石佳艺精,方可传世》,寿山石文化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