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心之山
“新之山”
文 / 周扬波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是记忆中最亲切的回忆和牵挂。还记得儿时一次暑假,母亲学校的团建活动是到黄山游玩,她就顺带把我捎上,当第一次走进黄山的时候,黄山的倩影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难以忘怀。而后因为黄山离家也不算远,又有了很多次呼朋唤友的游览机会,再到后来我从事了中国画创作这条路,前往黄山写生的机会就更多了。
对黄山的敬仰是很多画家共同的心愿,从古至今以黄山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就不胜枚举,无论是渐江和尚的“敢言天地是吾师”独居黄山岩栖数十载、还是“十上黄山”的刘海粟;从新安画派里各位方家描绘黄山的巨大建树到近代大千、可染先贤们对黄山的各式突破性表达,无一不是钟情于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瀑布背后山水之于中国人的那一份精神寄托:走向美好的山水之境,不仅仅是去征服和挑战,更贴切的是寻幽探胜,带着一份欣赏的心态,感受道家“天人合一”的修行。
即便到了现在这个“元宇宙”的世界,新时代下的国画山水面貌,我仍旧觉得中国画的作画是性灵的、是思想的、是活动的,不是机械的、不是虚拟的。中国绘画的最重要特点是重内美,而这份内美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在黄山之处寻得。所以,我最近将数十载去往黄山写生的墨稿近百幅逐一审视、再创作,希望在这批“心之山”的作品里能将黄山春夏秋冬之状,风云雨雪之情,晨旭夜月之韵,融入我对笔墨的理解。
董其昌曾曰“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气韵的获得,有先知和后学两种途径。就学习而言,一是多读书,一是生活修养。对优秀中国山水画的品读恰好能及此。此番“心之山”是我心中代表这个新时代的山水画卷,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乘兴而来,尽兴而往,为自在、为豁达、有所期,有所爱。
心之山,“新”之山。祝大家有所期、有所爱。
周扬波 2021 年作品精选
(作品尺寸:138 × 68 cm)
幽林听鸟语深谷看雪飞
雨后三清山
碧嶂尽晴空
古刹秋意浓
黄山秋色图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黄山松风图
黄山仙境图
黄山烟云图
家山秋意浓
涓流飞瀑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三清山秋韵图
泉鸣往幽图
山亭秋色图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题天柱山
溪山秋韵图
烟雨黄山
雁荡秋韵
云起黄山图
野壑泉鸣图
云卷千峰色
艺术家简介
周扬波,1981年生于安徽合肥,现居北京,曾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深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专项高研班助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法国singulart线上签约画家,松韵堂门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溪山秋色》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菜乡情名家邀请展 ;
《寒山转苍翠》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乡村新气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
《秋山清韵》入选北京美协举办的美好家园全国书画展;
《秋山晨雾》入选第三届安徽美术大展;
《夏山隐暑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获优秀奖;
《银屏山秋韵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书画展 获优秀奖;
《丹青山河*艺海拾贝》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多次入编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选《周扬波山水精品》、《中国当代画史》、《水墨丹青志》美术家本级系列丛书、《中国画观察》等。
文章来源: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