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前我们常把中国画混同于所谓的视觉艺术,因此被迫强调视觉效果、个性突现,诸如此类的舶来概念充斥着中国画的品评,渐渐中国画离她的本性越来越远。
中国画自古以来是文人的一种个人修为的方式,也就是养性。虽然这词被用得太“滥”。
中国画同书法、茶道、武术一样都是中国人体验生命、解释世界的一种途径,不仅是“术”更是“道”,因此学艺讲“境界”,这境界就是剔除实用与功利,渐修渐悟地进行一种纯精神的形而上的游戏。正如武术的初衷是打倒对手,但真正高手过招只是以“德”或“意念”服人,健体、养性是它真正的意图。
古人画画不叫“创作”,而称“写真”,是写山山水水之真气,画者希望与大千世界气息互通往来,让浩然之气洗涤自己,让自身的性情、身心纯澈。从而开启通明颖悟之门。另一方面中国文人通过写真来实现自我的观照、内修,从中锤炼自己的品行,以求达到中正、平和。为此,中国画要讲求用笔的“平、圆、稳”,用墨的“纯、清、厚”,这同做人一样,是一个道理。中国人称赞优秀的艺术家为“德艺双馨”,总是把“德”放在“艺”之前,孰重孰轻可见一斑。
作者:邵仄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