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内三新”与“画外三新”

  时值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前夕,《赣鄱神韵—王林森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推出,实在是我们江西美术界的一大喜事。本人有幸应邀前去观展,感受很多,其中最为深切的就是,胡锦涛同志去年在全国第九届文代会上提出的“一切文艺工作者都要坚持锐意创新”的号召,应该成为我们文化艺术界特别是美术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王林森先生是我们江西锐意创新的山水画家之一。对于他的山水画,业界已有许多专家品评,不用赘述,我这里只是就其在国博的展事而言,可谓画内画外都有新。

  就其展出的作品本身来看,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内新”:

  一是“以实画虚、写云见笔”是一新。基于长时间的从政生涯和对山水画艺术的痴迷与探索,使王林森先生产生了许多感悟。比如,他认为“云”是山水画中流动的血脉,一幅山水画一旦画好了云,就会产生气象万千、吞吐自若的磅礴气势;山水画家的立意是否高远、技艺是否高明,在某种程度上就看他是否能把云画好。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他便一改前人以虚画虚式的留白成云、以线勾云等画法,坚持以实画虚,用团块画法和团块发散式结构来“写”云,试图把云画得更为阳刚大气、充满激情、气势夺人,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为此,他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在反复琢磨怎样才能在山水画中画出云的体积感和运动感,把云层的张力和气势充分表现出来。如他画《墨写云山》和《云呼山应》这两幅画,就反复画了多次,直到他感觉到云层背后象是有几条龙在翻滚才停笔;为画好《庐山云瀑》,他竟先后十易其稿,直到第11稿把那种凌空而下的瀑布云感觉画出来后才作罢。在此基础上,他还认真总结、提炼了一套“画云二十四诀”,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拖水带墨”和“写云见笔”这两诀。这显然是他坚持创新的一大成果。

  二是“点线面体、一气呵成”也是一新。在王林森的山水画中,我发现他常采用一种比较“野”的笔法来作画,这种笔法,既带线又带面、既带枯又带湿、既带方又带圆、既带中锋又带侧锋,我把它称之为“点线面体、一气呵成”。他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是想打破传统笔墨的局限,但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笔墨情趣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乍一看,似乎是一种不按常规出牌的野路子;而仔细一看,又正是一种无拘无束、不落俗套且充满激情和力度的新画法。这种与众不同的“笔法”,在他所创作的《深壑野亭》、《三清神韵》、《松柏图》等画里运用得特别明显。我认为,这也属于他的一个创新成果。

  三是“瓷釉作画、自然生成”又是一新。这次他展出的山水画作品除大多数为纸本外,还有两幅是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瓷板画,其中尤以那幅冠名为《三清山高》的瓷板画在风格上有明显的特征。据他自己在展厅向薛永年先生等专家解释,这幅画除采用了原来画瓷板画的某些技法外,还尝试性地运用了一种新的手法,即:趁画山画树的釉彩未干时,有意将瓷板搁起来,让竖画的线条横过来流一流、横画的线条竖起来淌一淌,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肌理,呈现出了自然生成的效果,既融入了水墨画那种灵动的元素和凝重的特点,又造就了一种晶莹剔透、空灵飘逸的意境。这显然是在纸本上作画难以企及的。无怪乎这幅瓷板画尽管所挂的位置并不突出,却总有不少观众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最终为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上述三个“画内之新”,当然也会折射出若干个“画外之新”。这正如古人所说“若要做好诗,功夫在诗外”一样,若要画好画,也同样是“功夫在画外”。对其画之“外新”,我也替他归纳了三点:

  第一点是,善于“师法乎上上,得乎其上”的观念新。我们知道,王林森致力于山水画创作的师法对象是,远追八大山人、石涛,近学傅抱石、李可染,为此,他曾花大力气临摹过这四位先贤大师的许多精品力作,特别是对八大山人画作布局简练浑朴、笔力苍劲凝重、墨法恣纵天成的风格和傅抱石的雨景山水画及“抱石皴”技法多有效仿。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局限于只学他们的笔法、笔意,而更多地是学习他们深藏在艺术作品背后的那种主于妙悟、道法自然、重在神韵、不蹑前踪的哲学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方可学到其艺术真谛。这种既“师法乎上上”,又力求从艺术真谛方面“得乎其上”的观念和做法,无疑有全新的创意。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认为,王林森山水画的创新,正是他承受八大、石涛、傅抱石、李可染等最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坛先驱深层次影响和感染的结果。这在我们的画家队伍里也是不多见的。

  第二点是,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胆识新。想必大家都还记得,2011年初王林森刚从省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三天,他就在省文联展览中心举办了“五木国画作品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尽管当时也有一些领导和朋友曾建议,希望他在原有基础上调整、补充创作一批新的作品,争取来年到首都北京去展出,但这毕竟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时隔一年多之后,他竟真的这样做了,而且成了第一位在享誉中外的中国历史文化最高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的江西画家。毫无疑问,这中间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艰辛!据悉,他这次在国博展出的73幅山水画作品,都是经过反复遴选的,而且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创作的。为此,他这一年多几乎没有哪一件事不是在为这次画展做准备,也几乎没有哪一天晚上是12点以前上床睡觉的。因为他深知,首都是众多画坛名家、画评高手云集的地方,赴京办展必然要过高端评判和交流这一关,这对自己来说,既是大的挑战,又是新的超越,决不可有半点马虎。也正是基于这一清醒的认识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他才得以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这次展览,从而为我们江西画家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带了个好头。

  第三点是,不为市场左右、但求无愧于心的境界新。王林森为人为画,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不为市场所左右,不受那种为迎合市场需要的浮躁心理所影响。这也就是说,他画画纯粹是为了兴趣,为了一种新的精神追求,这在当今画家中可谓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他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画自己的题材,按照自己的方法来画自己的画,也就是说,他真正进入了一种自由境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记得两年前,他有几幅画在深圳国际“文博会”参展时,有几个画商想来购买他的画,开价就是几十万。他却一口回绝,说自己“还在学习之中”,“我的画必须无愧于心。”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和严于律己的胸怀,确实是很难得的。

  谨以此文,衷心祝愿画家王林森继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新的创作高峰。

  (作者系江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会员、省美协原驻会常务理事)

作者:何报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