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1 10:03
珐琅彩瓷收藏鉴赏
珐琅彩瓷收藏鉴赏
华夏收藏网讯 珐琅彩用于瓷器上,被称为“珐琅彩瓷”。起源于元代,明代开始用于制造铜胎珐琅器,康熙时首创烧制成功,因烧制有限,价值连城,后仿者很多。珐琅彩料是从国外进口的彩料,烧成后有透明的玻璃质感,所以又称“料彩”,也有在料中加粉质而呈不透明者。彩色多样,如红、黄、蓝、紫、白、黑、绿、胭脂等。由于在绘画的色地上堆料较厚,又由多色阶深浅不同的料彩巧妙配合,使得画面有层次分明的质感。
康熙时少见白地画珐琅瓷,这是时代特点。纹饰以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字、“万寿无疆”和开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等为主,画工严整细腻,具有图案画效果。器形以生活用器较多,瓶类甚少,均无大器。器底款识为阴刻楷书“康熙御制”,也有青花、胭脂红、紫彩、黑彩、蓝彩等色款,多数围有四方边栏双线,字体笔画粗宽,挺拔工整。
雍正时珐琅有所发展,彩料比以前更丰富,除进口彩料外,还有宫廷造办处炼制的新料,比洋料更新颖,色彩品种也多。雍正时的珐琅彩大多绘于素白器上,因为白瓷薄胎,比之色地更能突出彩料的玻璃质感和鲜艳色调。也有少数袭用康熙时带各种色地的装饰。
乾隆时珐琅彩前期比雍正时精美,后期粗糙,乃至停烧。此时以色地开光的装饰技术流行,开光图案多绘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子等,并多配有御题诗句,落“古月轩”款的多见于鼻烟壶上,瓷器上少有此款,凡瓷器上署此类款的均为嘉庆、道光及民国时所作。
珐琅彩瓷比较名贵,传世较少。于是清末和民国初年曾大量仿制,有的仿品很细,如绘有杏林春燕、春牛图、岁寒三友、郎世宁的狼狗、香妃戎装、乾隆射猎等内容的珐琅彩瓷瓶,不易辨伪。江西詹氏兄弟及吴仲英的制品,后加彩的团花、蝴蝶、碧桃、雉鸡碗等,逼肖乱真。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