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视野开化大见解 大胸襟沉淀大学问

  邵晓峰算得上少年才俊,我提醒各位智者关注这位少壮派的学者型画家。

  理由有三:

  其一,邵晓峰身为一位70后的教授、博导,画了那么多的画,出版了几部有份量的、有独特视角的著作,如先前的《中国宋代家具》,以及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国泼彩山水画史》,可以说,它具备了大才早熟的天质,是块好料。可以比作小叶紫檀,或者黄花梨,可雕,可琢,能工,能器。我一直认为,成材者,材料的质地十分重要,现代基因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二,邵晓峰教授没有沦为书呆子或画痴,他无论在理论的著述上,还是在绘画的传承、拓展上,都是活学活用的,所以他的成果出手很快,比同龄人更敏捷,更快一步登堂入室。占领了制高点,视野便开阔了,于是,见识广、学问深,胸揽四面风,才增高八斗。古今中外,人文学科的大成就者有两类:一为长寿者的积淀,二为英年早熟。邵晓峰为第二类,天时、地利、命运三合,有大成之迹象。

  其三,邵晓峰的生理性格和文化性格与当下多元共荣的时代特征相契合,他温文尔雅、积极求进、善于经营。一切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适时发出最强音,才有可能成为时代之音,在这一点上,晓峰教授与我们熟悉的吴为山、管峻诸位才俊一样,好像天生具有弄潮的胆识和才情。我在关注邵晓峰,也希望同道们多看他几眼,说不准哪一天他就有了高就,我们想见他也很难。

  最后,再说一句《中国泼彩山水画史》我认真翻阅了,虽然简略了一些,但是,他理了一个被研究者们忽视的思路,并以此提醒人们,在中国百年近代绘画史上,泼彩画是一批先锋者共同探索的高峰,在画坛描摹之风盛行的当下,在无情也叫春的病态文化情境下,晓峰的这部著作,具有醒世的作用,给人暑天喝凉茶的快感。我祝贺这位青年才俊人生第一个阶段的成功,同时也盼望他在思想和笔墨更疯狂的涅槃中,铸就他绘画与理论的更大成就。

  (魏长健:《新华日报·艺坛》主编)

作者:魏长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