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美术馆数字化成为文化刚需

2017-05-27 11:05

  我在赴美交流期间,专程参观了大约十多所博物馆,它们既有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的弗利尔和塞克勒美术馆、华盛顿国家画廊等全球闻名的顶级大馆,也包括校园内的高校博物馆。

  这些大博物馆早已建立官方网站,架构大致类似,除了场馆、展览信息、展期、客服等功能板块外,均有馆藏(collection)板块,这一板块向公众免费开放了部分或全部藏品的数据,包括高清图片、藏品信息,在某些重要藏品的页面中还能链接到对该藏品的学术研究资讯。其中一些官网馆藏板块还有搜索引擎,便于用户自行搜索藏品,并提供特定清晰度的藏品图片下载。这种馆藏板块是博物馆、美术馆馆藏较为完整的开放型数字化数据库,建立开放数据库也是对藏品数字化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工作。

  到目前为止,开放性最强、数据最为完善的数字化数据库应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7年2月7日,该博物馆已将37.5万件公共版权艺术作品免费向公众开放下载。这是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开放型数字化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馆也开放藏品图片的检索与下载,但是图像大小、清晰度、质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一些专业性受众的研究性需要。

  除了大学博物馆之外,其他大型博物馆、美术馆基本上在开设官方网站的同时,还开发了运行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官方应用。从应用的基本功能来讲,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参观导览。但在如何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上,各大博物馆则拉开了差距。例如华盛顿国家画廊的导览应用Your Art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应用Guggenheim,二者的导览功能都非常好用。前者可以查询基本内容,如场馆布局、展览位置、作品位置,还可以通过输入博物馆现场展品编号搜索艺术作品、艺术家、背景文化等更深入的信息。而后者在满足前者功能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灵活可选的语音导览功能,让观众在看展过程中眼睛专注于作品,耳朵用来接收作品的背景信息。目前,经过多轮更新升级,这两款应用都具备了作品定位、语音导览以及多种途径查询作品等功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官方应用MoMA Art Lab则突破了传统功能的思维架构,不再仅仅是导览和查询,它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丰富的可操作性,加入了观众与作品的交互功能。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也可与抽象主义大师交流,创作自己的抽象艺术作品。

  在观众与应用的交互性上,最具创新的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官方应用Art Lens,除了上述传统观展应用的功能之外,它以受众在场馆的参观体验为中心,可能是最早的使用增强现实概念与技术的博物馆、美术馆官方应用。观众在现场可以持移动终端(主要是iSO平台的iPad设备),用摄像头拍摄场馆展品的同时,在设备屏幕上会自动加载关于该件作品的信息。例如用设备拍摄某幅绘画作品时,Art Lens会识别出该幅作品,同时还会在屏幕上生成对作品的分析,如构图、色彩、作品背景、艺术家背景等。观众可以用手点击这些分布在屏幕上的信息提示,从而打开该提示下的更多内容。这种交互模式大大加强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观展的沉闷,给参观过程带来许多乐趣。

  随着国内技术的提升以及大众观展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美术馆数字化的需求可以说已成为文化刚需。而藏品数字化应用的开发本身对博物馆、美术馆来说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展馆的平台,还可以形成一种展览文化。在观展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之后,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历史与教育价值。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周天宇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