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OCAT上海馆|讲座回顾】小河:关于“啊”的汇报

“听你的听”--“N人啊”的小报告及听觉工坊

主讲人:小河

时间:2017年5月14日


“报告”第一部分请观看视频:


小河:当我把这些东西罗列到一起的时候,其实是按时间顺序的,因为我收到的时候它们也是按时间的顺序的。我觉得就像个谣言一样,基本上是个很多人的、很碎的信息,这个信息你说它是假的吗?也不是假的,你说它有什么意义吗?它就是做这件事的意义,仅此而已。要衍生很多意义吗?这是吃饱了撑的。我做出来把它给大家听的时候,很多人也有这个感觉,就是吃饱了撑的。但其实它表现了我当时的一种状态,这些琐碎的东西我们用不用太在意它?用不用把它当做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模式?还有就是,自己要发觉这一点,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这一点。我们自己乐在其中,我们会把它当做一种乐趣来做,但基本上它是无意义的。所以当时我录了这个东西,我相信当时录这个的人,对这它有一种期待感,他有一个乐趣就是我录了,小河会去做,我觉得这个挺好玩的,当然这个乐趣是唯一可以有的。还有就是它会不会很好听?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那可能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你对这种琐碎的东西更多的一种奢望,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一种东西。我给很多人听到这个东西后,他们可能有这种感受,有些人是很怪的声音。有些人会抽到这三个字,然后好喜欢,他们会跟自己连接,甚至有些人把它当成了自己微信的名字,太棒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三个字组合到一起,都想象不到的。因为茶经里面有些字确实是很美的。特别好听的,我们一般不会想到的。所有收集来的信息都是按时间轴,一、二、三、四这样往后排列的,这是音乐的一个特质。

当我做完这个以后,大概是15年的时候,我发现在音乐当中会有个东西。你知道音乐是讲究和声的,大家学过吉他的都知道,说白了也可以叫和弦,它其实是一个建构空间的东西,我们这样看音乐是线性的(白板上演示),但是音乐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空间感。我们举个例子,(击掌发出声音)就在我刚才响的那一点上,基本上这一点的声音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这一点的声音是在一起的。能懂吗?就是空调在响,你血液流动是有声音的,你心跳是有声音的,你动的话你身上也是会有声音的,我这一刻,(拍手发出声音)就刚才这一下,这一点,我的声音是跟这些声音在一起的,是跟血液流动的声音在一起的,跟这世界上此刻所有声音在一起的。所以声音有一个空间感,这个空间我们有时候会忽略,当你拍这手的时候,我们把其他东西都屏蔽掉了。所以音乐这点非常重要,这是音乐用和声建构色彩最重要的一个方式,用视觉描述音乐的话就是空间感会给你色彩。所以空间决定了心情,这个色彩舒服,这个色彩给人清爽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来源于直觉的。在音乐里也是这样的,我现在是画了三个格子,在音乐里两个音在一起的话叫合音,还不叫和声,三个音叫和声。那当两个音出现的时候也会给你这个感觉,给你空间大小的感觉。假使这个音是do我们也可以说它是C,这个音是mi也可以说它是E,这两个音之间空间的大小就决定了这一刻的色彩,(小河演示C和E的合音)。我们把这缩短一下变成降E(小河演示C和降E的合音)现在有没有感觉像房子被开发商剥夺了零点几米高度的凄凉感?连两个音都有这种感受了,所以这是音乐当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小河拍手发出击掌声)其实是在这一点上做了一个局或者是用的一个招数,让听者进入到那个色彩当中去。你要经过思考、设计或者是经过音乐上长期的练习,最后才可以掌握的一个技巧,或者是可以把你的感受变成表达。我们大家都有感受,可是有些人就表达得好,有些人就表达得不好。就像说话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老罗(罗永浩)一样夸夸其谈的。我们在自己了解的情况下,也还是可以做到,比如在你那行,在你擅长的领域,可以去做一个好的表达者。

我在做“啊”之前有一个思考,因为有个记者问我,说你的风格都很奇怪,好像全中国也就你一个这样子。我说那是你见的太少了,因为没有人是独创的或者是拥有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的东西,有一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实是受前面很多人影响的;还有你在此时的时代,很多人给你哪怕是不好的刺激,都会对你做作品有帮助。所以基本上你做的东西是和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千万不要非常骄傲地说这是独创的。真的没有哪件事情完全是你百分之百独创的。

做“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做的时候不能把它变成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当我想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它毕竟是和别人有关系的,你跟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所有人,包括现在身边的人,在建构一个空间感,这个世界一直处在建构空间感的实际状况里。比如你建构一个舒服的空间、紧张的空间、幸福的空间、痛苦的空间,基本上时时刻刻都在这个状态里。所以当你想做这件作品时,没办法完全独立出来,自己一个人独立把它做出来,让大家只要欣赏就可以了,基本上是很难的,所以“啊”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呈现状态,让别人进来,让别人进来后它才有厚度。所以你现在听到的“啊”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我收到音频后就往上叠加、叠加,音频你知道是这样的。学习电脑的之前,我买的一般都是硬盘录音机,那时候能在这样的机器上录16轨,我可以录16个乐器,简直是太棒了。但是买回第一台电脑的时候,第一个被打破的概念就是你可以做一千轨,直到你的电脑死机,在这个上面它是无限的。这是一个革命,可以做的事情已经开始了,这是个无限量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能发现变化,因为没有一首歌是一个音,必须有旋律。在空间感上也是可以有变化的。现在你们看到的“啊”有352个,这边展览完我会把这些拿回去,像叠罗汉一样无限制地叠。我们第一个“啊”,然后中间,到现在的352,它是在变化的。这是0.05秒的啊,这个很有意义,我发广告收到的第一个“啊”,就是现在最下面的那个,在“啊”的历史上是比较显眼的一个。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建几个“啊”的塔。大家有没有看过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里面(的人)刨到一个纯黑的什么都没有的碑,我有很深刻的感受,我特别喜欢那个碑的形状,它那个形状你感觉是特别人为的,绝对是文明,因为自然里你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它代表一种人思想之后的东西,不管它代表着什么文明,它代表着本身,因为它太规整了,太干净,而且巨大。所以我就幻想以后“啊”也有这样一个东西,但是里面应该有这些人的面容,就是以后所有的“啊”都有脸,被记录在里面。天马行空:如果以后有外星人来的时候,会看到以前人干的事情,他们的脸,他们的“啊”。我们知道我们在空间上可以做到突破一种局限的,再听一下这个(小河击掌发出声音),这个声音跟宇宙所有的声音是在一起的,哪怕是房间,哪怕是大气层也是隔绝不了的。它们在那一点上是在不同维度上在一起的。现在我们听到第一百个啊,前面已经有99个啊了(一百个“啊”在一起的音频播放)。因为它是一个音频,给你看的话就是一条波形,这里面有352个。你说它是一个,不,它有352个人的声音信息在里面。但你要说它是352个“啊”,不,就是一条音频。在现实当中,拍手声音,这个就是现实,但是你们稍微去用心一下的话,你在这一点上进一步反复去思考感受的话,不是一,也不是多。那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 其实它还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我刚刚这一声(拍手)和这空间里所有的东西都有关系,(由于这些关系)我们听见刚刚的那声才是那一声,如果你只有耳膜,房间不是这样子的,像我们刚刚去的现场作品的房间有很多吸音设备,那一声就不是这样的了。

关于“啊”我还有一个设想,就是我死了怎么办?因为它是一个作品,我觉得它是可以继续给下面活着的人做的。可以把这些文件交给某个人,从某年某月他就可以继续做。我现在一直也和做技术的在探讨,包括文化馆后台的技术人员,能不能做成智能的东西,你只要维护它就行,不用管,它自己是智能的,自己采集,混音,试听,我觉得这个现在不是很复杂的事情。但是就看有没有像我一样不老实的、就愿意做这种无聊事情的人继续接手做。我觉得“啊”还是一个行为作品,目前我能跟大众互动的集体行为。关于“啊”的分享就告一段落。现在大家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问答环节

观众:想问一下,在做这个项目之后,你获得的一些你以前没有的感受是什么?

小河: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原来这么多人一起啊,好恐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网上的一个音频,地心下面的声音,俄罗斯的科学家把话筒放下去录声音,录下来的声音和鬼片里面地狱的声音是一样的。但是我怀疑这个的真实性,因为太像做的了。我觉得我们这个是真实的,而且在地表。我们没有办法从地球外面去听地球什么声音,我就想有机会的话,我就去地球外面录一圈地球上面的声音。我觉得地球特别吵,特别是有人类以后。因为人现在是这样的,他不单是自己发声,他还录别人的声音,然后还放。

小河与观众一起感受展览作品“N人啊”

观众:回声可以作为题材吗?

小河:可以,只要是“啊”。我做这个东西是先有想法的,最后才选择了“啊”。这“啊”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信仰下的人,无论哪个部族,古代的、现代的,都有的。特别的原始,在很多语言的前面,在很重要的词前面。比如想说话,还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啊”。有语言障碍的人就“啊”,也会这样。

观众:您现在做的东西是没有经过筛选,只要投稿就可以用的,有没有不符合条件的?没有“啊”一声或者是说了其他东西?

小河:和文化馆在做互动app时想到了这一点,会不会有人录段脏话,但是没收到过这样子的。但是你录别的我们也不用,除非你那脏字里有一个“啊”我把它挑出来。还有就是你说有好几口气的,我们就会选择第一段。因为有些人会录好几段,直接发过来。但是只要是“啊”,入选率就不少于95%。

小河与观众一起看展览

观众:有没有想过用性别和年龄把收到的“啊”区分开来?因为听到100个和300个的时候,有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没有想过把一个年龄段,一个性别放一起?

小河:这个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个在非一非异之外了。(人们)会有这种思考,会把人群分类。这个是没有对错的,只不过你要警惕自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无论是以个体工作的——像艺术家。还是机关单位——国企,任何工作我觉得有两件事,有一部分人是在划这个界限的。男人、女人,体制外、体制内,有医疗保险的、没医疗保险的,中国人、外国人,激进的、保守的。很多人在做的工作就是划界。还有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在抹这个界,把界限抹掉,而且是在突破这个界。因为我要进入那个圈子,因为我要成为那种人,因为我要提升自己,因为我希望我的生活是这样子的。所以一部分人在划清界限,另外一部分人在突破界限。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是在做这些工作的,但是这个其实不是这个世界的现实,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个(界限)的。这些界就是为了维护人类社会。人类的社会本身就是这样的,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问题,然后又解决,这样循环着,似乎巩固了什么东西。当我们的观念被习惯性带走之后,我们基本上也是在做同类的工作。但是这个会又影响。特别是从事艺术类的创作,可能你就要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你很容易被带走,你很难把自己拿出来,很清楚地看到现实。你基本上是随大溜的。我们在朋友圈、在自媒体的时代被信息所左右,被俘获的状况是一样的,很难自己清楚的发现这件事情,其实会影响你自己的创作,当然我说的是如果你创作的话。如果你在生活中是个比较幸福、平静一点的人话,应该首先有这个觉察,你已经在开始做“划界”这件事了。当然我没有说这样不好,你那个提议很有意思,但那可能是另外一件事。

小河在观看“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上的作品

观众:我们听第一个啊的时候,感官上是清晰的,知道它的音色、它的长度。但是我们刚刚听到352个的时候,可能有20多个啊跳出来,但是其他300多个已经被淹没了。要是有好坏的话,这到底是好是坏?作为一个人,你刚生下来是个白纸一样的婴儿,60年、70年,各种各样的事情叠加到这个人身上。你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你要不断地叠加,还是尽量在一个舒服的范围内?比如现在从0叠加到352,觉得很不舒服了,要减下去,再回到我最本质的第一个啊吗?

小河:首先我要谢谢你想这么多,你把一个人人生的心路历程想了一遍,就在短短一分钟的啊里,我很感动。我是给每个人的啊都留着的,我收到一个啊就会给这个人发一个,说这是你进来以后第353个啊,就是他拥有他进来以后的那个版本,目前啊的版本。所以我的电脑里,从一个人的啊,到两个人的啊,到三个人的啊,各种都有。我应该不会太担心走得太远了,因为第一个啊我已经拥有了。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想你的人生历程,既然你拥有过,你害怕什么呢?你不用人生一直保持天真,因为你不是孩子了。人生的最好境界不是什么时候都保证一个状态,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你在那个状态自己有没有觉知,不是已经麻木了,而是还有觉知。而且要看清现实,你是353就是353,而不是说我想回到1。啊说简单也简单,但是它可以让人想很多,像这位同学他在“啊”里面想了很多,他既然想了,那就跟啊有一个经过,会有思考。

我刚刚为什么让大家关注他说的话的语言呢?因为我们说了非一非异的时候,还是发现大家想的是,要不就是一,要不就是异。他刚刚说了句话:“那个是好还是坏?”,已经有是好还是坏这个观念在了。他会认为352个啊好可怕,那个天真的声音都没了,我希望听见最单纯的一个人的啊,因为我觉得那个最纯真了。因为你已经觉得这样是好,你就没法接受其他样子的,因为那是不好。我们不是在谈形而上的、那种让人脑袋大的悖论。不是的,其实现实就在那,我有第一声啊,我也有352个啊,不需要费劲说我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时候烦恼可能就是脱离了现实。


观众:你听啊的时候有没有情感?很多动物没有语言系统,甚至发声系统,它们就没法表达情感?

小河:每一个啊我都会听,别人发过来听,导出去听,每一个至少听两遍。每次听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快乐、幸福、兴奋、惊喜这些都没有。

但是你说的动物的情感我至今还没有联想,在你说动物的声音有局限的时候,我有点持不同意见,可能我们人类对自己比较了解,包括音乐、绘画都是语言,呈现了纯语言文字无法代表的表达,哪怕是你做的设计也是一种传达。包括人类发明的第一个乐器也是为了传达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我们对自己比较了解,会觉得人类的东西好丰富。有时候我们对自己了解以后会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我们看动物世界,里面有很多动物就让人很吃惊,人类声音的长度绝对不是最长的,因为人类肺部的呼吸是有限量的,很多动物的肺部比人类大得多。大家听过动物世界里鲸鱼的叫声,它在几千公里之外叫一声,另一头鲸鱼就能获得信息。我们的声音还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乐器,很多人类掌握的东西,特别是现在这个阶段,不是乐器刚产生时的那种状态了,很多已经变成了职业。而动物也会采用其他东西来表达,动物用石头或者树枝,甚至跺脚来表达情感,很丰富的。我们不应该去怜悯动物,其实我们应该怜悯我们自己,当音乐变成不是一种表达的时候就会非常可怕,我们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了。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有这种体验,包括90后,你会喜欢以前的老歌些。现在有些歌你不太好进去,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显的一点。

分享现场

观众:当“啊”到达一个非常大的量时,后面新加入的“啊”对整体的改变就越来越小,像到达了尽头、圆满、饱和,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小河:它其实特别像数字时代,这条音频变成数字的,最后数字的再变成音频信号通过音响放出来。每一条进去的声波,会对现在的声波也就是这些数字重新组合,绝对不是前面的都不动,这个就放在上面。这个是破坏性的,这数字代码进去以后,必须和之前的数字代码重新混合。不是说这些数字代码,这些“啊”已经固定了,再来新的“啊”就加在上面了,不是这样的,这中间不是隔离的。这条音频进入后是完全融入的,这个啊进去以后是破坏性的。要不你就存两个档试试:进去之前,进去之后。你的听觉会判断,从第1个听到352个,听352遍,你会发现那个声音我记住了,是那个小孩的声音,你会特别清楚,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后来我一直记着它,你会调动你听这个的记忆。但是它也是经过声音的冲击,也重组了。还有就是这个冲击到什么程度你可能无法辨识,这就是强度的问题了,你可以控制。比如我把“文化馆”的带回去,我要mix,我会保证以前的声音也能听见,现在的声音也能听见。不能这个人的声音特别大,它进来以后所有人的声音就被破坏掉了。就是平衡,把大的稍微拉小一点,不明显的稍微提点,让它听觉上平均。但是没有单一的进来就不变,都是被新进来的东西侵入,然后呈现被侵入之后的感觉


干货

小河:给大家一个干货:比如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放的歌特别难听,你又不好意思走过去说能不能换一首歌,特别是餐厅里,你又没办法,你又喜欢吃那碗面。或者是在山水之间,突然旁边有一个挖掘机,或是你住的青旅旁边在装修,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在耳朵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对很多声音是没办法想要或是不想要的,在“听”上大家都平等,只要大家在场都能听到。但是不能说这声音太难听了,拿一锥子把耳膜插破,所以现在有耳塞。但是耳塞有时是不管用的,特别是低频,低频是强声波震动,它震动的不只是你耳膜,还有身体。去过迪厅的都知道,那叫音浪、声浪,声波是气,低音的喇叭的膜是震动的,所以它是气流,有些东西是没办法隔绝的。所以要发现一种东西,在听没办法控制的时候,要在听觉上有所控制,就是我们的耳朵和声音它们俩互相产生影响时的效果。包括我们对一些歌特别喜欢,或是对一些声音特别喜欢。有些歌你为什么喜欢,其实不是那个歌有多棒,甚至那个歌词你也觉得一般,就是你对听到它的时候的感觉,特别特别执着,执着什么?因为舒服。那个也是生理的,你看流行音乐对乐器、音色的把握是最明显的。它用的是人类耳朵最喜欢的音色,所以流行音乐有自己的套路。就比如吉他应该调成什么音色,低频多少,高频多少都是有参数的。人声应该怎么录,都是有套路的,专业也是在这点上,所以专业的、好的音乐制作人他们都有套路,基本一条很快,就是你想要的那个东西,想要和某某某声音一样,很快就可以给你调出来。这些都是可调的,所以流行音乐代表着人类普遍的听觉审美。你不能说那个东西不好,因为那是大部分人听觉的习惯。所以人类的听觉是有自己评断的习惯的,包括对律动。但是这个习惯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的,像以前的歌跟现在的歌对比起来,现在的歌节奏感就更强,然后音色要更夸张才能吸引人。以前的歌可能不用这么夸张,因为以前我们听歌的机会非常少,像我们70后听卡带的人,我们一盘带子可以听好多好多年,就几盒带子就足够了。但是现在的人有太多音乐了,手里有几百上千首歌都是普通的,甚至有些歌一辈子都在手机里你都不会听,因为你没有时间听这些歌,但是歌的量是海量的。

我们再说回来,我们喜欢某种音色,是喜欢听那种音色时身心的感受。听觉是怎么产生的,基本上是对你喜欢的音色特别特别地重复,但是对不喜欢听的恨不得下一刻再也不要有,两个极端,对喜欢听的重复、再重复直到听到想吐。然后另一种情况,你对不喜欢的声音就生理的拒绝,比如有些人对划玻璃、铁锹拉地的声音受不了。我这样说有些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你看我只是说,他就倒吸一口凉气,这个说明什么,就是这个听觉经验已经在他身体里有了,所以这种时候你基本上是在调取你的听觉经验。有时候你是对你的听觉经验反复认可,你基本是把这个下成一个定论,说这个声音会让我受不了,自己反复给自己下定义,调取经验,再下定义,再调取经验,基本一直是这样的。没有一个声音是不变的,为什么?比如这个电扇的声音,你一直听到的不只是电扇的声音,其实有我的说话声,还有谁起来走了,那边说话,还有一个门声,所以你一直在听的不光是它。因为宇宙中每一点的声音都是和其他声音在一起的,你恰恰是因为你的注意力都在我的说话上,忽略了电扇的声音,但是它是一直都在的,从我们开始到现在,它一直在跟我们这个空间的声音,甚至是外面的声音互动,但是你不知道,你一会儿在我的说话声音上,一会儿在我放的歌上,一会儿可能会在你的心跳上,这些都会让你注意力转移。你发现你有一个能力让注意力从一个声音到另一个声音,不费吹灰之力。

我说的听和听觉是不一样的,听觉是你的耳朵和现实之间的影响,然后你喜欢的也是这个听觉,其实不是你喜欢某个声音,你是喜欢的听到某个声音时的感受。你不喜欢的不是那种声音,是那种感受,受不了自己在那里面的焦虑感,或者是生理的不舒服,因为声波就是生理的,很多生理的声波进去以后,反射给你的才是情感。但是当声波进来的时候都是物理的方式,不是什么很玄的东西,很神性的东西,它其实是很物理方式让你感知到,然后反射出来的是心理的,就像色彩,你会有一个心理的判断。我们喜欢的就抓紧贪夺,不喜欢的我们会特别抵抗。基本上我们是在其中但是不自知,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听觉感知当中,就会减轻贪夺或者不想要的感受。目前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不错了,就是我在好的感受的时候,开始锻炼,到不好的感受时才能用上。所以那种能力你在听到一首歌或者是一个声音的时候,你要知道在那个声音的影响下自己正发生的变化,你产生了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知道这两点,你当时的感受就会减轻。你知道那一刻你自己在陷入的时候,那种状态就会减轻。所以用一个词“听你的听”。我们先说这个层面“你的听”,我们放一首歌,这是小提琴,这是钢琴,这是周云蓬唱的,这就是听,最外面的听,你能听见这首歌,这个声音的内容(声音与内容)。然后另外一个听可能更大,这可能包含了你的耳朵,甚至是你内心的感受。所以你可以试一下你能否听到你在听这首歌时的感受。你发现可以做到,也就是听到你听这首歌或者声音时身心的变化的时候,你就在减轻最单纯的那种听觉的感受了。当你放一个比较舒服的声音时,内心可能会有比较舒服的感受,就会放松,陷入。但是如果是不好的声音时你就会抵触。这就是听觉,当听觉产生时你要觉知。一般人品茶就会品这个茶是好是坏,新茶老茶,什么季节的等等,一般是这样的。但是另外一种品茶,品的时候能品出身心的变化,就是品的不是茶叶本身,因为茶叶会改变味觉,你在喝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不光是茶叶在改变,你的味觉也在变,然后味觉会影响你身心的状态。我不是单单在品茶,是在品我和茶之间微妙的变化。甚至再大一点,人跟空间,跟茶师之间的关系变化。

你的听会跑来跑去的,你要运用你的能力,你可以从小河的声音跑到电风扇的声音,再跑到整个空间的声音。我想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要更深的提高,可能就需要更严谨一点的,比如禅修,让自己的觉知更敏锐。觉知力敏锐以后你对觉知力的把握会非常强,不会让它自己迷失在很多点里面。你能在你喜欢的地方尝到觉知力的话,才能在不喜欢的地方也尝到,因为不喜欢的东西你更容易陷入情绪。在不喜欢的地方锻炼基本希望不大,因为情绪一出来,我就走了。

跟你们描述一下这个感受。当你能“听你的听”的时候,你心里的情绪就会减弱,我说的不是走神,比如这音乐一响起来,你想没买酱油,一会儿跟我男朋友去哪吃饭,不是这样,不是走神,也不是陷入。当你“听你的听”的时候你会减轻身心的感受,听到你听音乐时候的状态,我们都可以的。

声音和心理是互相影响的,声音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嗅觉、你所有的感官,都是你和这世界沟通的入口。所以应该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了解它,去学习它,就像今天我所讲的都是在学习。耳朵是我们的老师,它是百分之百敞开地跟这个世界交流的,随时随地处于交流当中,哪怕你睡觉你的耳朵是打开的。你因为它会起很多想法,甚至对它不满意,你因为对它不了解,有很多误区。这个就是我今天想给大家的东西,当然这个东西是我们本身就有的。



“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已于5月28日结束,新展览“听我说——中瑞摄影中的新叙事”将于6月19日与观众见面。


OCAT上海馆

10:00-18:00 周二至周日;逢周一闭馆。

10:00-18: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Closed on Monday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Tel: 021-66085180

Email: ocatshanghai@octlandshanghai.com


地址|Address:

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轨道交通8号、12号线曲阜路站2号口)

30 Wen An Road, Shanghai (MTR Line 8&12 Qufu Road Station, Exit 2)



来源:2017-05-28OCAT上海馆OCAT上海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