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依兰县打捞盘龙石柱已增至13段 专家:或为乾隆年间文物

2018-05-18 23:17

  16日,依兰县松花江与倭肯河交汇处松花江段打捞出七段盘龙石柱,17日,打捞出盘龙石柱数量已增至13段,截至目前,打捞工作仍在进行中。

  依兰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怀志推测,这些龙柱可能是三姓文庙的前廊明柱。据廖怀志介绍,三姓文庙建于乾隆四十七(1782)年,距今336年。当时依兰的八大庙按清廷规定,唯有文庙(也称孔圣庙)才能用龙抱柱。龙柱雕刻升龙图案,其龙由云海中盘旋而升,表达腾飞云天的意念和愿景。

  

  那么龙柱为什么出现在距县城七、八里路的松花江里,而且又长短不一呢?廖怀志猜测道:“当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要运走这些艺术水平很高的石柱,将其推到后石柱每根断裂成二、三截,便将石柱装车运至北江边,再装上船运走,当船快行驶到哈蜚村时,或许是龙柱太重影响船行速度,龙柱被遗弃江中,直至最近才重见天日。”

  

  记者从依兰县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打捞出的龙柱均已被妥当安置,等确定全部石柱都打捞完毕后,依兰县将第一时间邀请专家对石柱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