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明清观音的程式化世俗化

    (转)明清观音的程式化世俗化

从魏晋南北朝经隋唐代至宋元以至明清,观音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佛国到人间、从崇高到世俗的转变。明清两代,观音的形象朝着程式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所谓程式化,是指自隋唐至宋元,中国百姓创造的自在观音、数珠观音、日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形象较为稳定。

另一方面观音造像进一步向世俗化发展。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等等。观音普陀显像等造像大量出现,其观音形象为一女尼,衣着简朴而没有缨络等装饰,头披布巾而去掉了佛冠,俨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年妇女。沉静安详文秀的品味成为主要的审美风范。著名的鱼篮观音是一位少妇的形象。她布衣赤脚,细眉小嘴,身上没有任何装饰,岂但没有装饰,连衣服也简朴得很。清代白衣送子观音也是布衣布服,目光下视,手中抱着的娃娃梳着双譬,观音造像向世俗化发展,还至于其造像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传统的殿堂寺庙中的造像与石窟造像要求按照一定的规格和比例,虽然民间的雕塑家倾注真了自己的审美愿望和审美理想改变了造像的规范和模式,但是毕竟要保持其面相庄严

作者:lliudw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