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造像艺术】文化遗产•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高42.4 cm、古代精品造

【造像艺术】文化遗产•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高42.4 cm、古代精品造像欣赏。。。。。。(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馆藏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重要文化財  木造(白檀)   42.4 cm  台座高17.6 cm

唐代 7世纪  多武峰传来  东京国立博物馆   C-304

 

  这是一尊极为精美传神的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观音菩萨神态深沉安详、容姿华贵庄严、饰品繁复精美、衣纹简洁流畅,整尊造像高贵典雅,慈悲庄严、大气舒展,精准再现了有关记载十一面观音造像法的经典原貌。这尊十一面观音像也成为了日本流传至今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的模板。

 

以下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对此像的说明文

  此为传入日本的中国制檀木像先例之一,相传源于多武峰(tounomine)。像为白檀香制,身长约13寸,以璎珞装饰的庄严容姿,与记载有十一面观音造像法的经典如出一辙,但右手挂有玉珠及璎珞,头上面中有獠牙上突相的菩萨面,由此可知本像系融合了6世纪至7世纪中叶翻译而出的3本经典的内容制造而出。

  头部略大于身体比例,头上面是在头顶雕刻出的碗状头饰上穿过榫头卯孔(hozoana)而嵌入的。弓形长眉,闭目冥想状的面貌,可以看出其与印度古普塔样式的内省、沉静的表现手法之间具有共通性,7世纪玄奘(genjyou)、王玄策等人前往天竺并带回了印度佛像,可以认为这与当时中国盛行印度风格佛像的造像风潮有关。

  观音像身体上细致刻有胸饰、臂钏、璎珞,下腹略为突起,其上裹有僧祗支(sougisi,即僧人所穿衣服),同时表现出天衣(tenne)、衣裙下摆(mosuso)的张力,佛光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左右对称的抽象表现形式,都展示出此像为写实风格的法隆寺九面观音像的先行样式。

  从以上各点来看,可以推测其制作年代大致为7世纪中叶。此外,现在头上面之中的髻顶(keicyou)面、左侧4面、左前臂(zenhaku)中部前侧、右手持物(jibutsu)、璎珞、天衣的脱离本体的一部分、台座等都是后来加工修补上去的,头上后侧的大笑面、左足榫头等缺失。

作者:lliudw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