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流派 3
新安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明末清初渐江(弘仁)为先路,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新安派四大家”。渐江为歙县人,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休宁人,二县皆属徽州府治,晋唐时属新安郡治,故名。亦称“海阳四家”,“海阳”本名“休阳”,三国吴置,避讳改“海阳”,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三里。四家的特点宗法倪瓒、黄公望,多写生黄山云海松石之景,着墨无多,用笔坚洁简淡。属于此派者尚有程邃、戴本孝、郑旼,风格沈郁苍古,现代黄宾虹师之。师渐江者有江注、吴定、姚宋、祝昌,被称为渐江的“四大弟子”。
黄山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今属安徽)梅氏一家为嫡系,梅清、梅翀、梅庚、梅蔚等,与流寓宣城的石涛,都是长期深入黄山,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的画家。新安画派主要亦师黄山,故有人主张归入黄山画派,但风格不同,正如渐江与程邃各有特色。
虞山画派 简称“虞山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画家王翚,先后师王鉴、王时敏,并取法宋元诸家,画名盛于圣祖康熙(1661-1722)间,主要学生有杨晋、顾昉、李世倬、上睿、胡节。金学坚等,翚为江苏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画派”之称。其崇古摹拟风尚,影响颇大。
娄东画派 简称“娄东派”。一称“太仓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画家王原祁,继其祖父王时敏家法,并仿黄公望法,名重于圣祖康熙(1661-1722)间,一时师承者甚多,以族弟王昱、侄王愫,弟子黄鼎、王敬铭、金永熙、李为宪、曹培源、华鲲、温仪、唐岱等为著;其后有曾孙王宸、族侄王三锡,以及盛大士、黄均、王学浩等。娄江(即浏河)东流经过太仓,故称“娄东派”此派崇古保守的画风,与“虞山画派”相依托,对后世影响颇大。
江西画派 简称“江西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罗牧系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今属江西),画山水初得魏石床传授,后学黄公望,笔意空灵,在江淮地区颇有学之者。
海上画派 简称“海派”。中国画流派之一。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商埠,各地画人流寓上海日众,成为绘画活动的中心,有“海派”之称。其特点:在传统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有联系,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画会兴起,切磋成风。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颐、吴昌硕、黄宾虹。尚有任熊、蒲华、胡公寿、张熊、吴友如、程璋、吴庆云、任薰、钱慧安、沙馥、黄山寿倪墨耕、赵子云、王一亭、冯超然、郑午昌等。《海上墨林》所记多达七百余人。
岭南画派 简称“岭南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广东地处五岭之南,明清以来,画家不下千人。著名的明代有林良,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笔墨简括劲挺,豪纵爽辣,开岭南一带画风。宗其法者有高俨(山水画)、陈瑞(花鸟画);黎简、李魁继起,着重描绘广东山川的特色,前者苍润似吴镇,淡远近倪瓒,后者乃一画工,而技艺精能。清乾隆(1736一1795)间有苏六朋、苏长春,善人物,六朋以人民生活和市井风俗作题材,长春虽常绘神仙佛像,却以南方的凡人作模型。清末有居巢、居廉,善花鸟虫鱼,学恽寿平。现代的番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早年均师事居廉。高氏兄弟和陈树人后曾留学日本,进修画艺,引进西画技法,作品题材多写中国南方风物,在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南画和西洋画法,注重写生,创立了色彩鲜艳明亮,水份淋漓饱满,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岭南画派的新风格。
作者:李岳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