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仿的古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工艺水准仿好以后,经过做旧处理,再就是打磨抛光。
抛光有两种,一种是纯手工的抛光,一种是机器抛光,现在古玩市场也开始有人贩卖抛光要水了,要水抛光能不能用,不好说,对于机器抛光和手工抛光,倒是和仿古高手切磋了好久。开始人家不说,搁不住咱们的感情交流加忽悠,一句一句的给忽悠出来。这还不算,还要进一步的验证一下,免得被他给忽悠了。这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手工抛光要符合现代人推理下的“古人抛光法”,因为古人是怎样抛光的,现在人只能参照古人留下的东西进行推理判断。这种推理有逻辑的,也有想象的,逻辑加想象虽说有时有点荒唐,但对古人的艺术创作过程也只能这样。
因为它是过去的未知,虽然有古人的遗物为依据进行推理,但有时还真就推理不出来古人的做法,就拿故宫珍宝馆里的乾隆时期雕就的五千多公斤重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在没有手拿电动雕刻工具的时期,是怎么雕出来的?不要说推理不出来,就是那些玉雕大师们想象都想不出来二百多年前的玉雕师傅们是怎样折腾出那么个几顿重的玉山子!
在推理加想象的基础上,仿古做旧的师傅们开始指导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对要仿古的玉器进行手工抛光,也叫打磨吧,这种打磨抛光可不是像削苹果皮那么轻松惬意,也来的快,十天半月能抛好一件那就算不错的了。
手工抛光是耐力的磨练,也是臂力的历练,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考验。
有人就在这简单凡味的原始劳动中磨炼了出来,成就了以后的个人玉雕事业。
有的人奈不住寂寞,半途而废----就像一些收藏爱好者一样,吃点小亏,上点小当,就撒手不干,不知道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为以后少上当少吃亏积蓄智慧。
吃亏上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吃亏上当以后,不知道吸取教训,也不会总结经验;更可怕的是半途而废,白交了学费!
作者:陶勤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