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波泛舟,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充满矛盾的探索,至宝埋沙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8870692571ddfc832c7565124a0de62b.jpg

清波泛舟,行书、朱文印


.

康德一系列审美判断得出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不涉及欲念和利害计较,不是实践活动,却产生类似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快感;不涉及概念,不是认知活动,却又需要想象力和知解力两种认识功能的自由活动,涉及一种不确定的概念或不能明确说出的普遍规律;没有明确的目的,却又符合目的性;是主观的、个别的,却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不是单纯的实践活动,却近于实践活动,不单纯是认识活动,却又近于认识活动。”

这是康德在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之间,在自己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纠缠复杂的鼠首两端的结果。越是想要面面俱到,越是难以解决问题。与其说康德对审美的认知做出了贡献,不如说是对审美问题点的复杂性给予了充分深入的暴露。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康德对美学的贡献要大打折扣,然而在对美的分析之后,他继续对崇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放弃了美的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将道德观念、内容、理性基础,纳入崇高感的分析中,贴近了现实的审美活动实践。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况,正是不断思考与探索发现的过程。


.

.

.

“一个人必须先在心中装满大量观念,在观照大海时,才能激起一种情感——正是这情感本身才是崇高的。”显然既有理性的认知观念,也有感官的情绪情感参与到了崇高的感知中来。康德认为数量与力量的巨大,超过想象力所能一霎那掌握的极限,能够引起恐惧与崇敬,

同时,康德却认为崇高不能在艺术作品中见出,因为有人的目的在决定;也不能在动物界见出,因为涉及了明确的目的;崇高只能在只涉及体积大粗野的自然见出,与他自己在书中列举的金字塔、圣彼得大教寺自相矛盾。这是唯心主义与先验理性主义的执念,是要将复杂的客观事物单纯简练为上帝法则的必然矛盾,客观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是相互联系交叉融合变化互为牵制影响混沌为一体的,强行分割固化难免要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从形式的数量与力量解释崇高,显然是一次被审美对象的表象误入歧途的旅程,只能以失败告诉我们面对现实的问题,无论多么德高望重智者名人,如果不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行动,只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都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

.

.

康德的艺术概念是有理性的意志活动与目的性,还要有技术与知识的基础,不是为报酬的手工艺而是本身就是自由愉快的事情,仿佛是一种游戏。他认为笑、诙谐、游戏和艺术,都标志着活动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天才是替艺术定规律的一种才能(天然资禀),是作为艺术家的天生的创造功能。”

天才说当然是与唯心主义的上帝说一脉相承的,不是因为都与天有关,而是这种对既不可知又无所不能的对象的膜拜心态是一样一样的。有崇拜,必然就有贬低,与宗教对待权利一般,艺术创作也被天才说神秘化少数化。作为矛盾集合体的康德,在其它的论述中又把天才局限于想象力,次于审美趣味决定的形式。

他认为理想美是一种客观的符合目的性的,是道德精神的表现。这是对形式美的又一次反转,将美与目的性与道德精神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承认“美只有在社会里才能引起兴趣。”康德对近代西方美学发展意义重大,即便他处处自我对立,但同时也处处有深刻的思考认知,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统一与调和,仍然对后来者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启发作用,虽然也包括他的静态割裂式思维。卓有成果的探索实践,即便可能有错误的认知,也能让人们通过总结经验而有所收获。长远看来,一切认知探索都难免沦为未来的半成品和探路者,大部分也将被证伪,但并不会因此改变探索本身的价值。


.

.

.

.

《题淘金驿》

元·郑潜

.

至宝埋沙泥,良工日淘洗。

大道在目前,求之亦如此。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