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工具媒材与艺术表现”系列课程 | 高茜: 《色之包浆——浅谈中国画材料之用色》讲座回顾

2025年4月21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工具媒材与艺术表现”系列课程在研究生院6310教室进行。本次课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高茜主讲。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81a23ab14a3e028346c723c58ad2a60.jpg

阴澍雨主持

阴澍雨对往期“工具媒材与艺术表现”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本次课程的主题与内容进行了整体介绍。他指出,作为新工笔画的代表性画家,高茜以“色彩的运用”为主题展开本次课程。阴澍雨从两个维度引导大家展开思考:一是新图式语言的应用,这源于当代生活和传统图式;二是新工具与新媒材的运用,当代艺术家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探索出全新的艺术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19dea635b2db687b8ff1e95c6b233c3.jpg

高茜现场授课

高茜通过实例展示,探讨了中国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分析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解读了中国画中色彩叠加,分享了她对色彩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458f0736cedd711d59c28de8b8c9004.jpg

授课现场

中国画的色

中国画里的重要颜色:墨在中国画中尤其重要,不仅可以独立成为画中“色”的元素,也是某些其他色成立的基础。“运墨而五色具”,中国画非常擅长通过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生动的描绘形象。在工笔画创造过程中,墨的使用贯穿始终。

中国画传统制色:目前严格用传统制法的中国画颜色只有20多种。但以前的矿石材料做出的颜色和现在的矿石制作出来的颜色是否一样?对于颜色是否“正”我们是不是只是“刻舟求剑”?我们能否用颜色的比对来衡量,而不是教条地看古方?都值得大家去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c36c720d69cb860f855db356c237e13.png

传统制色

中国画的色彩观:中国画由于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及自身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与材料选择,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国人有自己的色彩观,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体现了这种观念,随着物象赋予颜色。中国古代则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色彩观中,以“五色”代表一切颜色。西画的色彩观是环境色的色彩观,而中国画是固有色的色彩观。

中国画颜色的叠加:中国画色彩的奇妙之处在于,最开始的颜色铺陈可能和最后所呈现的颜色效果完全不同。在中国绘画发展漫长的历程中,染色方法是一代代人的智慧与经验积累而成,这似乎是一条没有穷尽的道路,全凭调配者的感觉。对颜色的理解是种修养。想要调出喜欢的颜色,需要反复渲染叠加。

以《八花图卷》为例,分析其用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53f4d4da5ef52001a62cdfd702b166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9b31195dede5a498232286c1c73a305c.png

元  钱选  八花图卷

元代钱选的《八花图卷》的折枝造型突破了自然的束缚,赋予了内心对这些植物的理解、情感和感受力。画上的线条松快、和颜色相得益彰,整个画面让人感到了装饰性和设计感,特别是画面的色彩所传递的个人气息更是令人叹服。

《八花图卷》中的用色,如:胭脂加赭石,适合分染在花朵的花蕊深处;胭脂加墨加花青,常用于染白梅花的花托部分或者叶芽;花青、赭石加石绿,常用于染叶子的茎部;石绿加藤黄加赭石加白粉,常用来罩染叶子的背面还有花苞、花托;藤黄加赭石加朱磦,常用于点花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a25d1b6ea24af702eb1f2bf7bc3f2a5.png

胭脂加赭石

在创作中对中国画色的研究

色之包浆:经典古画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即便是最初色彩艳丽,如今也已火气尽褪。我们难以知晓它们最初的颜色,但如今所呈现的醇厚朱红、深邃靛蓝、温润石绿,可以称之为色彩的“包浆”。关于“包浆”,在色彩方面还可以理解为饱和。所谓的颜色饱和并不是颜色越厚越饱和,这种饱和是相对的。

灰:首先,在古代文学中,“灰”多指一种物质,类似于“尘”。其次,黑加上白即成灰。其三,“灰”在黑白灰体系中是一种度,是介于黑与白之间的中间节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9ca96a787f57692f5808c561fdcdc16.png

高茜 失忆症 84.5×115.5cm 纸本设色 2016

气味图像:在参摹古画技法的同时,我们应体味画中所传递的气息。颜色是能体现画面气质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味记忆。“气味图像”是一种艺术通感,是感觉的挪移。在面对图像的同时也能感知气味,这是一种感官的挪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59f8ee2c9a800726e4bf5a6db8ed671.png

高茜《花笺记2》  41cmx133.5cm 纸本设色 2014

工笔装置:用工笔的传统技法和方式创作装置艺术。列举了《庄周梦》《蛾》《蔓延》等作品的创作经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f291ec04f11f114cccc7027abc055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729e54fd9331cf184731604fb67786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c40e6535867180b631fbd7e33430eb4d.png

高茜工笔装置创作

在绘画中无论什么颜色,表达的应该是一种比较纯粹的美感,对生命的一种理解。高茜强调,在创作前一定先要输入到你的内心,要经过剖析,对造型的归纳,情感的揉搓,消化后再输出,这个过程不能省略。关于颜色也是一种特殊的修养,除了带有自己的气息之外,还有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6a8df573516565de795897b83229114.jpg

授课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430f9473a7b9fb14797f72a8e4e60db.jpg

学生现场提问

在提问互动环节,高茜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耐心解答了学生的问题。她希望学生们要画出自己的面貌,并记录下创作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a89f822254e18addd55d23e1851e491.jpg

师生合影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